首页> 中文学位 >生物科学与社会教学实践研究
【6h】

生物科学与社会教学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1引言

2生物科学与社会教学的理论研究

3物生科学与社会教学的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简称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它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强调科技在社会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科学内容的社会性、应用性和乡土性。 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融入新的生命科学教育理念之中。高中生物选修课程中的“生物科学与社会”,不仅起到对必修课程知识的延伸、补充、提高和拓展,着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身心素质,更重要的是在许多内容中闪现着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课程隐含着的广阔的探索与创新的条件和空间。 本文为了探索在师范学校开设“生物科学与社会”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实施这一课程的影响,运用准实验法进行了等组对照比较研究,以探索出一种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的教学模式。 论文首先从分析当前国内外STS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在师范学校开展“生物科学与社会”教学研究的必要性;接着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论五方面对STS教育的理论基础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开展“生物科学与社会”教学的基本原则、基本策略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检测,从理论上阐述了进行“生物科学与社会”课程的STS教育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后对“生物科学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践研究。经过历时半年的等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师范学校开设“生物科学与社会”课程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运用STS的教学方法进行“生物科学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是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值得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