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膏桐苗木年生长期内主要营养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6h】

膏桐苗木年生长期内主要营养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论

1.1 膏桐的生物学特性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植物营养转移研究进展

1.3.1 植物营养转移的研究意义

1.3.2 营养转移的一般概念

1.3.3 营养转移率变化幅度

1.3.4 营养转移与营养供求关系

1.3.5 生物量比例关系对营养转移的影响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自然状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土壤采集与测定方法

2.3.2 膏桐苗木生长及物质积累分析方法

2.3.3 膏桐苗木植株氮、磷、钾、铜、铁、锰、锌分析方法

2.3.4 试验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膏桐苗木年生长期内生长发育特点

3.1.1 膏桐苗木苗高和地茎变化分析

3.1.2 膏桐苗木主根和冠幅变化分析

3.1.3 膏桐苗木生长特点分析

3.2 膏桐苗木年生长期内物质积累变化分析

3.2.1 膏桐苗木根在其年生长期内物质积累变化分析

3.2.2 膏桐苗木茎在其年生长期内物质积累变化分析

3.2.3 膏桐苗木叶年生长期内植株物质积累规律分析

3.2.4 膏桐苗木年生长期内物质积累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比例变化分析

3.2.5 膏桐苗木年生长期内根、茎、叶物质积累占全株比例变化分析

3.3 膏桐苗木年生长期内不同器官主要营养变化分析

3.3.1 膏桐苗木年生长期内各器官氮(N)含量动态变化分析

3.3.2 膏桐苗木年生长期内各器官磷(P)含量动态变化分析

3.3.3 膏桐苗木年生长期内钾(K)含量变化动态分析

3.3.4 膏桐苗木铁(Fe)含量动态变化分析

3.3.5 膏桐苗木铜(Cu)含量动态变化分析

3.3.6 膏桐苗木锰(Mn)含量动态变化分析

4 相关性分析

4.1 生物量积累与生长相关性

4.2 营养元素变化与生长的相关性

4.3 营养元素间相关性

5 讨论

5.1 膏桐苗木干物质积累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5.2 膏桐苗木中锌含量说明

5.3 膏桐苗木中磷含量说明

5.4 膏桐苗木植株营养和生长相关性的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展开▼

摘要

矿质营养是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本试验通过对膏桐(Jatropha curcasL.)苗木干物质量积累变化分析,生长分析,以及膏桐植株的主根、须根等11个部位的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同时分析了上叶片、中叶片、下叶片等7个部位的铜、铁、锰、锌含量的动态变化,旨在为提高膏桐单产,进行膏桐丰产栽培技术的探索分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1)膏桐苗木干物质积累速率呈“S”形变化;苗木生长在生长盛期以纵向生长为中心,生长后期以横向生长为中心。
   (2)膏桐苗木不同器官氮素含量变化遵循“增加—降低—增加—降低”的变化规律;其叶片和根含量峰值在9月14日,叶柄含量峰值出现在8月15日,茎含量峰值出现在11月5日,磷含量大小在植株部位上表现为,叶大于茎,茎大于根,其中,叶片大于叶柄,须根大于主根,不同部位磷含量的峰值几乎都出现在9月份;钾含量在苗木不同部位变异性较小,相同器官的不同位置,其含量变化一致,变化峰值均出现在8月30日和11月5日。
   (3)对膏桐苗木各营养元素在不同器官上变异性分析显示,元素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铁、锰、铜、氮、磷、钾。
   (4)膏桐苗木营养元素以及干物质积累和生长指标的相关性表现在:各生长指标的苗高、地茎、冠幅、主根长与根、茎、叶干物质积累在0.01水平下呈极显著水平;氮、磷、钾三元素间呈显著相关;铁和锰与氮、磷、钾呈负相关关系,相关性表现不显著,铜与铁和锰呈负相关关系,相关性不显著。
   (5)测定试验地速效磷含量,发现膏桐苗木对磷素的吸收利用效率较高,这可能与膏桐特殊的根系形态及其对磷素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和遗传变异性有一定的关系。
   (6)通过对苗木各器官锌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膏桐苗木植株中锌含量极少,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单海伟;

  • 作者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

    西南林学院;

  • 授予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西南林学院;
  • 学科 生态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郎南军;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油桐;
  • 关键词

    膏桐; 苗木生长; 营养变化; 矿质营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