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脑机接口技术概述
1.4 脑电信号基础研究
1.4.1 大脑结构和功能
1.4.2 脑电信号的产生及其特征
1.5 脑电信号节律分类及视觉诱发电位
1.5.1 脑电信号节律分类
1.5.2 视觉诱发电位
1.6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2 脑电信号采集及预处理算法
2.1 脑电信号采集实验范式及实验方法设计
2.1.1 国际电极放置标准
2.1.2 脑电信号采集设备
2.1.3 刺激实验范式设计
2.2 脑电信号采集电极放置方法
2.2.1 脑电信号常见伪迹及其去除方法
2.2.2 脑电采集电极放置点选取
2.2.3 采集电极导联方式选择
2.3 脑电信号预处理算法
2.3.1 常用脑电信号预处理方法
2.3.2 巴特沃斯滤波器
2.3.3 改进小波阈值去噪算法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及子带能量计算
3.1 脑电信号特征提取基础理论
3.2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
3.2.1 小波包分解与重构
3.2.2 小波包子空间频带
3.2.3 脑电信号特征提取及子带能量计算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优化BP网络的脑电信号识别算法
4.1 人工鱼群算法与BP神经网络基础理论
4.1.1 人工鱼群算法基础
4.1.2 BP神经网络基础
4.1.3 神经网络脑电信号识别
4.2 自适应视野混沌并行人工鱼群算法
4.2.1 ACPAFSA的提出
4.2.2 ACPAFSA的流程设计及算法步骤
4.3 ACPAFSA优化的BP神经网络对脑电信号的识别
4.3.1 ACPAFSA优化BP神经网络的设计
4.3.2 ACPAFSA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流程设计和步骤
4.3.3 ACPAFSA优化BP神经网络仿真测试
4.3.4 ACPAFSA-BP网络对脑电信号的识别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实验平台搭建及实验验证
5.1系统总体结构
5.2 系统硬件结构
5.2.1脑电信号采集处理模块设计
5.2.2脑电信号传输模块设计
5.2.3外部控制设备模块设计
5.3系统软件结构
5.3.1视觉刺激器刺激模式选择
5.3.2 视觉刺激器刺激界面的实现
5.3.3 外部控制设备控制策略
5.3.4 信号处理软件设计
5.4 系统实验与结果分析
5.4.1 实验环境及实验条件设置
5.4.2 实验方法
5.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