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云南澜沧江流域居民区蚊类多样性大尺度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6h】

云南澜沧江流域居民区蚊类多样性大尺度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研究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我国蚊类多样性研究概况

附 澜沧江流域蚊类名录

致 谢

展开▼

摘要

云南西部横断山区属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由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高大山脉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江河流域形成著名的“三江并流”纵谷地景观。这里是中国的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区域,各主要山脉基本呈南北走向并具特殊的地貌特征和高度异质化的生境,它不仅是反映地球演化事件的关键地区和中国横断山区动物区系的核心地带,也是亚洲大陆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和多种物种保存、分布、分化、形成及起源的中心。因此也成为验证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理论的理想研究区域。 澜沧江系国际河流,在东南亚称为湄公河,它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是世界第六大河,亚洲第二大河,有“东方多瑙河”之称。澜沧江—湄公河全长4,880公里,在我国内河道里程长2,161公里,在云南境内由南至北跨越9个纬度梯度带(21°—30°N),共1,247公里。由于在云南地理位置不同和高差大,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从南向北或者由低到高依次可出现低山、中山、亚高山、高山、极高山,或热带、亚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温带(暖温带,寒温带)和寒带不同的气候带和森林植被景观。 生物多样性沿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议题。为探索我国西南山地居民区蚊类多样性大尺度空间分布格局的基本规律与影响他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本课题组成员于2005年7—9月和2007年7—9月对云南省澜沧江流域9个纬度梯度带(21°—30°N)和6个海拔梯度带(500—3,500 m)和澜沧江流域为主的大理州境内6个主要高原湖泊湿地(青海湖、洱海、西湖、茈碧湖和剑湖属澜沧江水系,草海属金沙江水系)的居民区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夜间活动的成蚊进行了多样性调查取样和统计分析。共捕获蚊类395,806只,分属2亚科7属50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1)澜沧江流域共捕获蚊类180,099只,分属2亚科7属46种,从个体数量看,三带喙库蚊占此次调查捕获蚊类总数的77.87%,是云南省澜沧江流域居民区蚊类的优势种,中华按蚊占此次调查捕获蚊类总数的10.16%,为次优势蚊种;迷走按蚊、棕头库蚊和骚扰阿蚊分别占捕获蚊类总数的5.24%、1.83%和1.01%,是本区域的常见种;其他42种蚊类的数量均少于捕获总数的1%,在本区域较为少见,属稀有种; (2)随着纬度的升高,蚊类的物种丰富度呈阶梯状下降趋势;随海拔的升高物种丰富度整体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3)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随纬度的升高均呈现先下降低而后升高再降低而后略有升高的分布格局,随海拔的升高均呈“W”型分布。说明蚊类多样性与均匀度呈正相关,蚊类物种分布越均匀,其生物多样性越高; (4)Cody指数随纬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而后再升高的分布格局,两高峰位置分别位于24°—26°N和28°—30°N;沿海拔梯度呈现先升高后逐步降低的趋势,最高点位于海拔1,000—2,000 m。物种相似性系数(Sorense指数)随纬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再升高而后再降低的分布格局,两个高峰点分别位于21°—23°N和26°—28°N,随海拔增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可看出蚊类Cody指数与相似性系数呈负相关关系; (5)三带喙库蚊在各纬度梯度带和海拔梯度带的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蚊数量的29.29—92.86%和64.29—86.83%)。其数量构成比与蚊类多样性两者沿纬度或海拔梯度的变化关系呈明显负相关。该结果表明优势种三带喙库蚊主导了澜沧江流域居民区蚊类α多样性在纬度梯度和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趋势。 (6)组平均系统聚类法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纬度、海拔梯度带间蚊类均被分为3个地域区系类型,即东洋区系、东洋与古北区系的过渡区和古北区系; (7)蚊类物种多样性与纬度、海拔、温度和降雨量的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蚊类物种丰富度与纬度和海拔两变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温度和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地理因素中纬度对蚊类多样性的影响较突出,气候因素中降雨量对蚊类多样性起主要作用; (8)澜沧江流域蚊类沿纬度梯度和海拔梯度其生态位宽度基本一致,三带喙库蚊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1.189),中华按蚊(0.848)、致倦库蚊(0.811)和骚扰阿蚊(0.403)次之,可以看出云南澜沧江流域居民区各蚊种沿纬度和海拔梯度生态位宽度不仅和分布范围有关,和在此分布范围内的数量也直接相关。生态位重叠结果显示不同纬度、海拔梯度带间46种蚊类均被聚为两大类。 (9)大理州6个高原湖泊湿地捕获蚊类215,707只,隶属于2亚科5属19种,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蚊总数的85.54%),中华按蚊较为次优势种(占10.95%),其余蚊类数量均较少,为稀有种。物种丰富度以茈碧湖和剑湖较为丰富,西湖和草海次之,洱海和青海湖较低,由南向北,各湖泊湿地蚊类物种丰富度呈现了先增高后降低的分布格局;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以茈碧湖和草海最高,西湖和剑湖次之,洱海和青海湖最低,各湖泊蚊类物种多样性由南向北呈升高的趋势,而其密度呈降低的趋势,显示了两者分布曲线的总体变化趋势呈负相关。三带喙库蚊在各湖泊湿地的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占总蚊数量的67.13—92.06%之间),将其在各个湖泊的数量构成比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比较后,两者关系呈明显地负相关。该结果说明,优势种三带喙库蚊主导了当地湖泊湿地蚊类多样性的变化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