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族文化心理的改造和重塑——论鲁迅的民族文化观及文学影响
【6h】

民族文化心理的改造和重塑——论鲁迅的民族文化观及文学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一、鲁迅对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认识

(一)中心意识下的民族自大病

(二)礼治文化下的主奴根性

(三)“仁”学框架下的个体与群体

(四)传统文化中“静”的人生主张

二、鲁迅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反省和批判

(一)中西文化冲突中的民族文化心理发展之困境

(二)以“立人”为核心的文化反省和选择

三、鲁迅文本世界中的民族文化心理刻画及文学价值

(一)“揭出病苦”——文本中的国民众生相

(二)“疗救”的困境——启蒙者的焦虑

四、鲁迅“改造国民性”主题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老舍对民族文化心理的透视与反思

(二)沈从文对构筑民族理想人格的思考

(三)新时期文学中的文化反思和重构

结语:民族文化心理的重构——探寻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一个民族,由于其生活的地理环境、独特的历史经历和社会文化发展进程,形成了该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进而造就了该民族的国民性格。在二十世纪中西文化冲突的大潮中,鲁迅以他独特的历史“中间物”的文化视角,对民族文化心理作了全面的审视,既分析和批判了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下民族文化心理的种种特点,又展示了在民族生存危机的关键时刻,民族文化心理的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立人”为核心的文化建设主张,旨在寻求“个人的自由和个人主体性的建立”,重塑民族文化心理性格。鲁迅的文化主张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文艺思想。在他的文本世界中,既描绘了以阿Q为代表的国民众生相,又刻画了启蒙者的内心焦虑,开启了“改造国民性”主题,从而对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时代的一面镜子,艺术地展现了二十世纪中国充满动荡和不安的历史进程,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触及到了民族文化心理最深层的结构。在三四十年代,老舍以他独特的市民视角阐释了国民观和文化观;沈从文则从都市文化和湘西文化的对比中来构建民族的理想人格;新时期的伤痕、寻根、新写实等更是从政治、文化和人的生存状态等方面展开了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思考。可以说,由鲁迅开创的“改造国民性”主题,已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母题。它是改造和重塑民族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处于历史的转型时期,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在民族文化心理的改造和重塑这项系统而艰巨的文化工程中,我们必须根植传统,面向未来,推动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