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谚语蕴含的汉民族文化心理
【6h】

社会谚语蕴含的汉民族文化心理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写作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谚语从语言角度的研究

1.3.2 谚语从文化角度的研究

1.3.3 谚语从其他角度的研究

1.4 论文创新之处

2.语言、文化、心理之间的关系

2.1 谚语概述与分类

2.1.1 谚语概述

2.1.2 谚语分类

2.2 民族文化心理

2.2.1 民族文化心理的概念及意义

2.2.2 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及理论基础

2.3 语言、文化与民族心理的关系

2.3.1 语言与民族心理的关系

2.3.2 文化与民族心理的关系

3.从社会谚语看人际中汉民族文化心理:个人角度

3.1 个人角度的道德修养与责任

3.1.1 个人修养与现实冲突

3.1.2 社会责任与爱国敬业

3.2 自我保护:排他与戒备

3.2.1 排他

3.2.2 戒备

4.从社会谚语看人际中汉民族文化心理:家人角度

4.1 亲子关系

4.2 手足关系

4.3 夫妻关系

5.从社会谚语看人际中汉民族文化心理:社会角度

5.1 尊尊角度的尊卑观念

5.1.1 社会权利

5.1.2 知识经验

5.2 他人角度的侠客情怀与护短心理

5.2.1 对陌生人的侠客情怀

5.2.2 对熟人的护短心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其它

展开▼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存在诸多争议,主要集中在教文化还是教语言。在导师钟英华教授的启发下,我阅读了所有许嘉璐先生关于文化研究的文章,并研读了其他有关文化的学术论著,从而形成自己关于文化教学的观点。笔者十分赞成张英关于文化教学的内容应该是“根深蒂固又鲜活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的观点,但是,又不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具体文化内容上,而应该对这些文化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心理进行揭示,从而让汉语学习者从更深层次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本文立足语言学,涉及了文化学和心理学的一些内容。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汉语谚语,谚语内容庞杂,且存在互相矛盾之处,故要通过大量的资料筛选与归纳推理来提取出谚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心理,几乎是不可能的。故笔者所能做的,只是通过语料筛选,从众多的社会谚语中概括并提炼出它的主要文化倾向。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论文的写作缘起、写作目的、研究综述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介绍了谚语、文化、民族心理之间的关系,及儒释道思想的主要观点,这是形成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至第五章为本论文的核心,主要叙写了个人道德修养、自我保护、血缘宗亲、尊卑观念、侠客情怀与护短心理五个方面内容,涵盖了基本人际关系相处时所具备的一些文化心理,以及这些文化心理的理论来源。
  最后在结论部分指明,受多家思想影响,中国人在立身处世上呈现出克己宽人、谦和持中和消极戒备的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本身就已蕴藏在汉语谚语中,所以文化教学完全可以在教学文化和语言的过程中,将民族文化心理教学贯穿其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