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天堂仍在望——论《晃来晃去的人》和《赫索格》中难以获得的精神救赎
【6h】

天堂仍在望——论《晃来晃去的人》和《赫索格》中难以获得的精神救赎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Ⅰ Common Belief:from“God is Dead”to“Death is God”

Chapter Ⅱ Impossibility to Obtain Spiritual Salvation for the Modern People

2.1 Hardboiled-dom:Amos,Morris Abt,Aunt Zipporah and Simkin

2.2 Dramatization:Mr.Vanaker,Madeleine and Valentine

2.3 Whoredom:Sandor Himmelstein and Alf Steidler

2.4 Neo-Freudianism:Kitty Daumler and Ramona

Chapter Ⅲ Downfall of the Intellectuals’Spiritual Colony

3.1 Joseph:Surrender to Regimentation

3.2 Moses:in Dubious War

Conclusion

Works Cited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数十年来,索尔·贝娄都因其生活背景的多元化及其作品的复杂性,受到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评论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是贝娄在作品中对人性及现代生活的肯定和乐观的态度。毫无疑问,贝娄本人对人性和现代生活持肯定和乐观态度;他曾屡次在访谈、讲座及文章中表示,虽然现代社会充斥着罪恶和痛苦,但生活并非毫无希望可言。生活的本质并非显而易见,而是埋藏在日常生活光怪陆离的表象之下;文学艺术的责任,并不在于记录表象,而在于审视否定人性之重要性以及追求幸福之意义的现代哲学传统,并摆脱其影响,独立地观察生活;不仅记录表象,同时也记录“真实的印象”——生活的真谛,并且在这两者间形成平衡,从而反映出生活的复杂性,并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对贝娄小说中对人性和现代社会所持态度所作的评论,绝大多数都遵照了贝娄提出的小说应采取的模式,认为他笔下的主人公都是角斗士式的人物,英勇地与盛行的末日世界观相搏斗,并最后获得了精神上的解放;此外,也有评论指出贝娄的主人公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未能实现他提出的文学理想,所以,与他本人的乐观态度恰恰相反,他的小说是悲观的。然而,这两个观点都有片面之嫌。的确,贝娄的主人公在苦苦求索之后,并未在精神上获救。但是,他们的失败并不能否认贝娄对人性的重视,而是恰恰证明了在蔑视人性的社会中,知识分子想要重申人文主义美德的重要性是多么艰难。
   本文以贝娄的两部小说《晃来晃去的人》和《赫索格》为研究对象,指出了在这两部小说中人们追求精神救赎的失败——不仅作为主人公的知识分子,其他反面角色也渴望获得精神上的平静;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整个现代哲学传统否定人性和追求幸福的意义;在该哲学传统的指导下,人们既与自我相峙又相互为敌。绝大多数人抱定对社会和人生片面的理解,向着错误的方向努力。知识分子虽然意识到了正确的方向,但他们的声音微乎其微。正是通过揭示此现状,索尔·贝娄使读者认识到,是再次审视现代哲学传统,并重申人性的重要性的时候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