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旧词新义的认知理据
【6h】

汉语旧词新义的认知理据

代理获取

摘要

近年来新语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领域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通过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新语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仔细审视这些关于新语的著作和论文就会发现大多数研究都把同时拥有新词形和新义的新词语作为研究对象。拥有新义但仍保持旧词形的旧词新义现象则很少涉及,或者只是在研究新语的时候偶尔提及旧词新义现象的存在。即使那些专门研究旧词新义的研究也倾向于从传统的社会、历史、词典编纂等方面来探讨旧词新义现象。而缺乏从认知角度深入细致阐释产生旧词新义的内在机制的系统研究。
   认知科学的迅速发展为语义研究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认知语义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它代表着一种研究词或表达形式与概念结构关系的导向。就研究内容而言,认知语义学所关心的话题包括隐喻、转喻以及概念整合等理论,从而为旧词新义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以隐喻、转喻、概念整合的理论为框架,研究旧词新义现象,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产生旧词新义的内在认知机制。通过对网上搜集到的、近年来的新鲜语料分析,文章总结了跨语域运用词语的类型和旧词新义的基本表现特征;同时文章还揭示了旧词新义与隐喻、转喻、概念整合理论的关系以及旧词新义产生的深层认知机制。

著录项

  • 作者

    罗丽;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 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盛跃东;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词类;
  • 关键词

    汉语; 旧词新义; 隐喻; 转喻; 概念整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