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国以来手风琴的民族化研究--作品、演奏及表现形式
【6h】

建国以来手风琴的民族化研究--作品、演奏及表现形式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论

2 手风琴作品的民族化

3 手风琴演奏的民族化

4 手风琴表现形式的民族化

5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 记

展开▼

摘要

手风琴是一件年轻的西洋乐器,自传入我国后,在短暂的几十年里迅猛发展,曾一度占据中国的主流文化地位,。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艺术形式的多元化拓展和人们审美观、价值观的改变,手风琴无论在学习队伍还是在接受群体上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这使得手风琴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回顾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肯定,从最初的业余团队,到专业院校再到国际大赛的领奖台,从最初的伴奏到独奏再到室内乐,无论在演奏技法还是在表现形式或是国际影响力上,手风琴艺术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是这种飞跃所带来的影响似乎只局限于手风琴界内,而与人民群众、与这个时代越来越远,我们一直都在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不论它是根植于本民族的,或是外来民族的,如果离开了其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离开了这个环境下的大众文化,那么它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失去了传播的价值,也就没有了发展前景,最终将面临淘汰。
   由此可见,对于手风琴民族化的研究和实践是非常迫切的,然而,民族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某个作品,某个演奏技法或是某一种表现形式就能够实现的,它也不是在某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就能完成而后又一成不变的,本文从作品到演奏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入手,在回顾和总结老一辈手风琴人在民族化方面所做的实践和成绩的基础上,对如何在新时代下实现中国手风琴的民族化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见解,即:将手风琴置身于当地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将手风琴的作品、演奏和表现形式与各民族独特且丰富的文化相结合,与当下的时代特征相结合,使我们的作品能够反映各民族的文化内涵,演奏能够突出丰富多样的民族特色,表现形式能够体现各民族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
   手风琴虽是一件“舶来品”,但以中华五十六个民族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宝藏作后盾,立足于本土文化,利用现代的创作技法和表现手段,相信我们每一个热爱手风琴的人都会竭尽所能,为中国的手风琴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重新赋予它生命,使中国的手风琴艺术整体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真正在中国生根发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