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贡献研究
【6h】

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贡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

1.3 本文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2高等教育的贡献

2.3启示与借鉴

第三章 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分析

3.1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

3.2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3.3中国高等教育的贡献

3.4 高等教育综合贡献回归模型

3.5高等教育综合贡献评价模型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等教育社会投入资源优化

4.1中国高等教育的资源投入

4.2基于微粒群算法的资源优化模型

4.3基于遗传算法的资源优化模型

4.4 基于改进算法的资源优化模型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以四川省为例的案例演示

5.1四川省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5.2四川省高等教育综合贡献的分析

5.3四川省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研究工作的简要回顾

6.2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展开▼

摘要

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超英赶美,GDP连续几年排名世界第二,但国家也迎来了“三期”叠加新常态,面临着信息时代错综复杂的新挑战。为此,中国必须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及转型,也需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本大国,从获取“人口红利”转向创造“人才红利”。因此,培养大批的高层次、高素质、高规格人才将成为应对目前问题的有效策略。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结构中的最高等级,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的受众已经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对于社会的影响范围将变得更加广泛。从现代高等教育的职能和作用来看,高等教育的水平和价值不仅体现为教育成果的产出,更应体现为在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等多方面对于人类文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因而从多方面角度研究高等教育的综合贡献迫在眉睫。本文将会全方位评价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的价值,明确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为高等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启发和借鉴。
  本文从分析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出发,从综合贡献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从高等教育的职能和作用出发,研究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明当前阶段高等教育产生贡献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模型分析的视角,对高等教育的综合贡献和高等教育资源投入进行分析,研究多维度的高等教育综合贡献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优化模型的构建和求解方法,提供了适用于相关问题分析的通用模型框架和理论方法,为后续其他具体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本文通过分析建国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在新常态下面临的困境,理清了中国高等教育在现实国情之下的机遇与挑战。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内涵和职能演变,揭示了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内在联系以及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水平和需求,明确了当前高等教育的职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高等教育对社会产生贡献的“内核”,探明高等教育的各项职能对于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途径,建立高等教育职能与相应贡献的映射关系。
  (2)针对高等教育综合贡献的科学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构建高等教育的综合贡献评价模型。基于对高等教育综合贡献的具体表现方式的研究,制定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的准则,研究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确定了以贡献率和贡献均衡度为主的评价目标,建立了面向综合贡献的高等教育评价模型。针对高等教育贡献的多样性,给出了高等教育在多维度贡献的综合量化评估方法。
  (3)针对有限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进行研究,以提升高等教育的综合贡献能力和优化配置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为目标,研究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问题的建模方法,建立基于微粒群算法、遗传算法和相应改进算法的优化问题模型,并给出优化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最优解的求解方法,为实现有限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理论参考。
  (4)针对四川省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四川省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情况。根据全国及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应用高等教育的综合贡献评价模型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反映全国及区域的高等教育水平;应用高等教育资源优化模型,分析当前高等教育各方面资源投入的优化问题,为优化配置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提供一定参考。通过实证分析,将高等教育综合贡献评价模型和高等教育资源优化模型的理论进行实际应用,为后续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