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审批
【6h】

论我国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审批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功能

一、环境风险预测和管理

二、优化决策

三、利益均衡,提高开发效率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机制――以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为视角

一、促使联邦机构在决策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

二、促进信息公开、决策公开

三、实施公众参与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类型

一、社会主导型审批

二、行政主导型审批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一节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审批程序

一、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审批机关

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一票否决”权

三、违法处罚

第三节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效分析

第三章 我国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环节中的问题与原因

第一节 地方政府对审批机关的不当干预

一、地方政府的职能

二、环境保护管理中“政府失灵”的原因

第二节 行业主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预审的落空

一、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

二、经济管理部门预审落空的原因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缺乏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力

第四节 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程序的缺陷

一、公众缺乏获得审批程序信息的渠道

二、公众不能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审批过程

第四章 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有效性的制度应对

第一节 转变政府职能

一、加大中央的财政支出

二、创新转移支付的方式

三、建立绿色人事考核制度

第二节 统一经济管理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能

一、统一政府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能

二、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

第三节 提高环境保护部门执行力

第四节 完善环评文件的审批程序

一、促进信息公开

二、落实审批阶段的公众参与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并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两种审批类型做了归纳和比较。在对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实施效果做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环评审批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在于政府在现有财税分权和行政任命制的制度背景下追求经济发展而干预环评制度实施的客观必然性,部门职能单一化、部门利益和利益集团的影响造成了经济管理部门追求经济发展使环评初审制度得不到落实,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由于受制地方政府和法律规定的缺陷而不能实现其监督和制衡的功能,以及现有法律法规不能保障公众参与审批程序使得环评制度通过公众参与实现监督的功能得不到实现。最后,在分析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应对。首先在现有财税分权的模式下加大中央对地方财政特别是环保投入的支出,并通过制度借鉴和创新把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中央的转移支付挂钩、完善人事考核制度的方式扭转地方政府只专注经济发展的冲动。其次,统一政府部门的环保职能和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实现经济管理部门对环评的重视。再次,加强环保部门对经济管理部门的监督。最后,通过促进信息公开落实环评文件审批阶段的公众参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