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20世纪中期文学中的叛逆的青少年——《麦田守望者》和《婚礼的成员》比较研究
【6h】

美国20世纪中期文学中的叛逆的青少年——《麦田守望者》和《婚礼的成员》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Comparability and Significance

Ⅰ Comparability of the Two Novels

1 The Selection of the Two Novellas

2The Eligibility of the Comparison

Ⅱ Significance of the comparison

1 Questions to Be Solved

2 The Applicative Value

Chapter Two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Novels

I Similarities in Plot Development

1 Dissatisfaction and Sufferings

2 Illusions and Rebellions Actions

3 Disillusionment and Back to Reality

Ⅱ Similarities in Character Molding

1 Resemblance in Protagonist Molding

2 Resemblance in Influential Characters Molding

Ⅲ Similarities in Thematic Concerns

1 Identity Crisis and Identity Retrieval

2 The Silent Protest

Chapter Thre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Novels

I Differences in Ideologies and Worldviews

1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Love and Sex

2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Self-Identification of Gender Roles

Ⅱ Differences in Narratology

1 Dissimilitudes in the Narrative Style

2 Dissimilitudes in the Usage of Narrative Language

3 Dissimilitudes in the Narrative Tone

Chapter Four Cause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1 Causes of the Similarities

1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ce and Early Adulthood

2 Changes in Social and Literary Climate of Mid-20th Century America

Ⅱ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1 Gender Differentiations

2 Regional-Cultural Differences

Chapter Five Generalized Principle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Ⅰ The Common Features in Initiation Stories

1 The Prototype

2 An Inter-time Comparison

Ⅱ Differences in Bildungsromans about Different Sexes and Locations

1 Bildungsromans about the Boy and the Girl

2 Bildungsromans o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3 Reasons for the Applicability and Non-Universal Applicability

ⅢAssociations with Feminism, Gender Study, and Local Colorism.

1 Feminism

2 Gender Study

3 Local Colorism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代表作《麦田守望者》讲述了一名16岁少年在纽约市的三天流浪生活,卡森.麦卡勒斯的《婚礼的成员》是一部记录充满想象力的乔治亚州女孩痛苦困惑生活片段的经典作品。以这两部小说为例作为成长小说的代表,本文分析了它们的相似点与不同点,以及其成因。不仅仅只是一个比较文学研究,本论文试图从广义上解答一系列跟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成长小说相关的问题:这一时期的成长小说(不论性别与地域差异)可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男性青少年成长小说与女性青少年成长小说有何不同?南北方成长小说有何不同?以及成长小说与其他文学流派以及文艺批评理论有何潜在联系? 除引言与结论部分,本文主体部分由五章构成。 引言部分为我们介绍了以往《麦田守望者》以及《婚礼的成员》的相关研究(包括争议性的议题),以往分别以这两部小说为中心的比较研究,以及指出了成长小说国内外的研究不足。以往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也在以上部分中指出。为使论证更加准确与说服性强,本章中同时以引文的方式给出了以往研究者的结论与观点。 第一章指出了两部小说的可比性以及研究意义。从本章诸多分析中举例说明,首先两部小说的选择并不是任意的,而可比性则来自于两部小说的诸多相似之处(比如在情节上,二者都描写了离家出走梦想破灭的青少年)。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对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以及它的使用价值。本文回答了20世纪中期美国青少年作品可能存在的共性,跟性别地域因素相关的青少年小说变异,以及对青少年反叛行为应采取的立场:其实用价值在于对于青少年跟女性主义、性别研究、地方文学联系的揭示,对困惑的青年人的特有关注,以及一系列建立在比较文学基础上的规律原则。 第二章从情节发展、角色塑造、主题思想三个方面分析了两部小说的相似之处。首先,就情节发展来说,源于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幻想,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都进行了反抗(例如,离家出走);随着对于自己行为不切实际性的认识,两人最终接受了残酷的现实,部分性地完成了成长任务。再者,角色塑造上的相似之处包括了对于主角以及对主人公有影响作用人物的分析。在性格方面,男女主人公都既叛逆又略带神经质人格,迫切需要爱同时又感到孤独寂寞。影响人物的分析(包括成长的引路人以及伙伴)可以发现他们对青少年起的作用模棱两可甚至是负面影响,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青少年在美国20世纪中期社会的生存困境。第三,从主题思想来说,在一个充满同化力量的社会中,两个主人公都体会到了身份危机:并且积极寻找他们在社会中的定位,虽然目的与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尽管具体的途径不同,他们都以行动对社会发起了一场无声的抗议。 第三章从思想意识以及叙述风格上指出了两部小说的不同之处。就思想意识形态以及世界观而言,关于爱与性的态度(开放与相对保守),对性别角色的自我认同(男性以性别身份自豪自省而女性拒绝传统性别角色)都存在差异。同时,叙述风格上也有不同:《麦田守望者》采用了流浪汉小说叙述体,而《婚礼的成员》隐含有哥特式成分,从某种程度上更接近于心理戏剧;从叙述语言来看,前者充满了粗俗语言以及不规范语法的使用,而后者偏爱于文雅以及规范的语言使用;从叙述语气来讲,抑郁与绝望感弥满《麦田守望者》的字里行间,而《婚礼的成员》则充满了希望与安逸。 第四章重点揭示了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的成因。两部小说之所以相似很大程度是由青春期特殊的心理特征以及20世纪中期美国社会和文学氛围这些共性因素决定。青少年的敏感心理使得他们成为反叛者,而不成熟性又决定了性格上的缺陷和不足。二战的影响,性观念的变化,存在主义哲学出现,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繁荣都将在本章中展开探讨。至于两部小说的不同之处,本分将其归结为性别差异(不同的性格特征,语言与性别,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要求)以及南北方地域差异(社会环境,意识形态,语言使用)。 第五章归纳了从相似之处,不同之处,成因分析提取出来的一系列普遍规律。它为我们勾勒了20世纪中期美国文学中反叛的青少年的人物形象(无论性别与地域差异),并做了一个简单的青少年文学的跨时间对比。第二,它回答了男性的青少年文学与女性的青少年文学有何不同,美国南北方的青少年文学有何差异。第三,本章不但指出了青少年文学与女性主义、性别研究、地域文学联系的可能性,并以这两部小说为例分析了上述理论在青少年文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同时也强调了用上述理论研究青少年文学同研究成人文学的差异。随着对上述普遍规律的探索,本文尝试性地回答了关于青少年文学本身的一系列问题,因而超越了仅仅对两部代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的局限。 随着对本文的简单总结,结论部分为我们从其他角度阐述了本文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未来研究者的帮助。相似性和不同性的产生并非偶然;成长文学与心理,社会,其他文学流派,性别与地域都存在联系。接下来,结论部分探讨了如何定位青少年成长文学以及此类文学的局限性。就美国文学整体发展的大趋势来说,20世纪中期青少年成长文学处在过渡阶段,继承了早期成长小说以及反叛性文学的特征,同时也预示了“垮掉的一代”的到来以及80年代消极的青少年文学。至于此类文学的局限性,由于使用了不够成熟的青少年作为叙述者,事实的真实性会受到影响,文章的客观性以及解读理解因而受到了挑战。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更多的跨性别跨地域,甚至跨种族跨文化的青少年文学研究,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典型青少年小说作为文本支持。 本文的创新性就在于其不仅仅拘泥于比较文学研究,更重要的是它对一系列与成长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本身相关的普遍性问题作出了尝试性地回答。而以往的比较文学研究多局限于对于相似性与不同性的列举,以及对成因的社会学角度分析。除了上述应用价值之外,本文也提出了对青少年反叛的不评论立场,对成长受阻的青年的特有关注等较新的研究视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