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儒学与主体性文化建设
【6h】

儒学与主体性文化建设

代理获取

摘要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不断趋向现代性的过程。我国对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结合了自身的国情,必然会具有自身的特点。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也会留下民族文化的印记。对现代化的重新认识以及对全球化中的民族文化的再认识,一起催生了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文化建设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特征。现代性是现代化的内在必然性,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民族性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背景,也不断地与现代性互相影响。主体性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是这两方面的结合。文化所具有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属性也同时要求主体性文化建设必须是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儒学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并且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儒学作为民族文化是主体性文化建设的重要文化背景。儒学作为传统文化则是主体性文化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因此,儒学在主体性文化建设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儒学的双重角色使得它与主体性文化建设必然有着复杂多样的关系。主体性文化的建设以及完善离不开儒学,所以本文着重考察了两者关系的演变过程以及儒学与主体性文化建设如何更好的结合。
   本论文在总结儒学与主体性文化建设关系演变的基础上,将儒学作为主体性文化建设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资源的统一体来对待。一方面儒学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文化背景,不断受到现代性的改造和影响,另一方面儒学作为一种文化资源需要在现代转化的基础上,不断地传承与创新,融入主体性文化建设之中,从而完善文化的现代性和体现文化的民族性,推动主体性文化建设。除此以外,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儒学融入主体性文化建设的要求、表现和具体途径。
   本文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儒学与主体性文化建设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经验教训。并在比较分析主体性文化与先进文化、后现代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形态的过程中,梳理出主体性文化建设的内容与特征。本文还运用了矛盾分析方法区分了儒学的双重属性和角色,为把握儒学与主体性文化建设的关系以及两者结合的原因、形式、途径和意义提供了基础。
   本文认为主体性文化建设是对我国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和实现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探索。作为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结合体,主体性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完善离不开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儒学的影响和融入。在现代化深入推进和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处理好儒学与主体性文化建设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主体性文化的培育和完善,从而更加自觉的顺应和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而且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重要的作用和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