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哲学与围棋之道
【6h】

中国哲学与围棋之道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特质

一、中国哲学的界定

二、中国哲学的特性

(一)道摄万物

(二)天人合一

第二章 中国哲学与围棋之道的建构

一、围棋之道的确立

(一)历史背景

(二)班固与《弈旨》

二、围棋之道的内涵

(一)棋局象易数

(二)棋子法阴阳

(三)棋之妙在变化

(四)棋之神在“知几”

(五)棋之用在“时”、“位”

三、“胜故欣然,败亦可喜”的“义理围棋”

第三章 “技进于道”与“观”棋“悟”道

一、技进于道

二 “观”之方法论

(一)“研几”之观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二)“虚静”之观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三、悟之工夫论

(一)“悟”在工夫论中的特殊地位

(二)“悟”之思维与“手谈”

(三)“悟”之境界与围棋九品说

第四章 “道摄万物”与“世事如棋”

一、围棋之道与政治

二、围棋之道与军事

三、围棋之道的现代应用

第五章 “天人合一”与“棋如其人”

一、围棋文化之精神

二、圣人与棋圣

三、心性才情与围棋

结语:中国哲学赋予围棋哲学内涵与文化意义的启示

附录:中国古代围棋发展史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本课题研究中国哲学与围棋之道的关系,从中国哲学的特质入手,通过梳理围棋之道的建构、内涵及其产生的广泛影响,揭示出:正是由于古人在中国哲学的视域下对围棋进行了解读和诠释,将中国哲学的特质赋予了围棋,才使得围棋从游戏上升为与“道”相通的“道”之载体,从而脱胎换骨,具有了哲学内涵和文化意义,使得围棋的生命意义得以升华。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民族精神对于其精神活动的反思。中西方哲学的主要分野在于“求道”与“爱智”、“一元和合”与“二元分立”的分别。中国哲学的特性在于“道摄万物”、“天人合一”。经孔子、老子阐发,当哲学意义上的“道”确立之后,“道”即成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在“道摄万物”的维度上,当围棋进入古人的视野,当探究围棋的棋理和意义成为需要,以“道”的视域解读围棋,发掘围棋与“道”相通之处,建构与“道”相通的“围棋之道”就成为古人的自然选择。而《周易》以“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被称为“大道之源”,在古人的知识体系中,《周易》哲学思想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地位,古人往往把《周易》作为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范式,用以解读现实事物。在以上理论背景下,东汉初年面对“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现象,为弘扬围棋,需要发掘围棋之大义时,班固即在“道”的视域下,以《周易》哲学思想对围棋进行了解读与诠释,赋予了围棋与“道”相通的哲学内涵,即“围棋之道”。班固之后,历代古人对“围棋之道”均有所发明,关于“围棋之道”内涵的阐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棋局象易数;棋子法阴阳;棋之妙在变化、棋之神在“知几”、棋之用在“时”、“位”。
   “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体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求道、悟道,最终体道是古代知识阶层的集体追求和终极追求。古人对于如何才能悟道、体道进行了种种探索,形成了各种流派的悟道工夫。由于“围棋之道”与“道”相通,围棋也即成为藉以悟道的一种方式与途径。在这个维度上,围棋的“观”之方法论和“悟”之工夫论具有重要意义。古人对“道”的体认首先来自于观察。《周易·系辞》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贲·彖辞》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不论观天地之象、观卦象,还是观人、观物,必须要通过“观”才能进行,“观”在《周易》中是明道的途径和方法。了解了“观”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观”就是在方法论层面上要予以解决的。对于“围棋之道”来说,棋局之变化即是“道”之变化的呈现,通过观察棋局变化即能体悟“道”之流行变化,而围棋的“研几”之观和“虚静”之观,在方法论层面上恰好回答了“如何观”的问题,并且更具意义的的是,围棋可以提供“研几”之观、“虚静”之观等“观”之方法的训练,以提高“观”之能力。从唐代起,在知识阶层中“观棋”成为一种风尚,延续千年不绝。另一方面,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一章》),由于“道”的不可言说性,个体的思维如何才能把握“道”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方式必须以语言为媒介才能进行思维活动,因而无法胜任对“道”的把握。《周易·系辞》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周易·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周易》提出以“象”思维来解决这一问题,而围棋的思维方式正是“象”思维,通过围棋对“象”思维进行锻炼,能够帮助个体提高“象”思维的水平。当个体对“道”有所体认时,其所得同样无法借助语言来实现,那一刻只能是“悟”。阮元《经籍纂诂》说:“悟,心解也。”庄子提出的废黜言语智识以“无心得道”,经后人发展为“心悟体道”,也即是“悟道”。“悟”之工夫即是以悟“道”为指向的思维活动。“体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达到“体道”的境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多次悟得,逐渐提高“境界”的层次。对于围棋来说,在“围棋之道”向度上的提升同样需要通过“悟”才能得。围棋在三国时提出了“九品”说,之后在围棋义理中得到进一步诠释。《玄玄棋经》释“一品入神”说:“神游局内,妙不可知,故曰入神”,这即是“围棋之道”的最高境界。围棋的“九品”相当于对围棋棋理和“围棋之道”悟得之不同层次的境界,关于“九品”的诠释,则对不同境界的特征进行了界定和评价。围棋“九品”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建构了一条由低品通向高品的进路,指点后来者低品因何而低,高品因何而高,以及由此一境界向更高一品境界提升时突破的方向。在悟道的进路上,个体能够通过围棋获得“悟”之体验,积累“悟”之经验,总结“悟”之方法,进而提高“悟”之能力。
   由于中国哲学讲“道摄万物”,“围棋之道”与“道”相通,所以围棋能够与外部世界产生广泛的联系。在古人相关论述中,论及围棋之道与兵家权谋相交通者最多,围棋与政治、历史等的联系也有论及,现代论著则有关于围棋之道与经济、管理之关系的研究。由于中国哲学讲“天人合一”,人性即天性,人道与天道相通,而“围棋之道”与“道”相通,所以围棋能够与人产生广泛的联系。当围棋与一定数量与规模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即产生了围棋文化。围棋文化之精神在于个体品性的修养、才情的展现、精神的安顿以及个体之间相互的认同、交流和影响。在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如同儒家的最高目标是圣人,围棋的最高目标是棋圣。与“棋王”不同,“棋王”指向的是棋艺本身的水准,“棋”加上一个“圣”,就不再局限于对技艺水准的评价了,而是与“体道”的境界联系在一起。“棋圣”可以看作是对“以棋入道”者的称谓。圣人与棋圣对于普通个体来说过于遥远,价值导向的意义大于现实意义,于围棋文化而言,个体通过围棋展现的才情才是最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这也是围棋文化的主体。正是由于中国哲学的特质与围棋相结合,才赋予了围棋哲学内涵和文化意义,围棋才拥有了神妙玄远的旨趣、仁义礼智的品格、浪漫旷达的情怀以及波澜壮阔、绚丽多姿的生命历程。
   本论文分六章进行了相关论述。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特质。探讨中国哲学所独具的价值之所在,内容包括中国哲学的界定和中国哲学的特性。
   第二章,中国哲学与围棋之道的建构。试图阐明正是因为中国哲学具有如此特质,与“道”相通的“围棋之道”才能得以建构,围棋才能被赋予如此哲学内涵和文化意义。内容包括围棋之道的建构、发展及中国哲学视域下围棋之道的内涵。
   第三章,技进于道”与“观”棋“悟”道。在中国哲学视域下,“围棋之道”与“道”相通,所以在“技进于道”的维度上,个体能够藉由“围棋之道”上达于“道”。内容包括“技进于道”、“观”之方法论和“悟”之工夫论。
   第四章,“道摄万物”与“世事如棋”。在中国哲学视域下,“围棋之道”与“道”相通,所以在“道摄万物”的维度上,围棋才能够与外部世界产生如此广泛的联系。内容包括围棋之道与政治、围棋之道与军事、围棋之道的现代应用。
   第五章,“天人合一”与“棋如其人”。在中国哲学视域下,“围棋之道”与“道”相通,所以在“天人合一”的维度上,围棋才能够与人产生如此广泛的联系。内容包括围棋文化之精神、圣人与棋圣、心性才情与围棋、哲思玄远的围棋诗词。
   结语部分探讨了中国哲学赋予围棋以哲学内涵与文化意义的启示。围棋的本初为游戏,正是由于中国哲学赋予了围棋哲学内涵和文化意义,围棋才成为“道”之载体和文化象征,拥有了广泛的文化影响力。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梳理与剖析,反思具有如此特质的中国哲学,其使命和当代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