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网络舆论监督权及其行使的限制
【6h】

论网络舆论监督权及其行使的限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网络舆论监督权概述

一、舆论与舆论监督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

三、网络舆论监督的形式

四、网络舆论监督的特征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即时快捷性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广泛性

(三)网络舆论监督的隐蔽性

(四)网络舆论监督的多向互动性

第二章 网络舆论监督权的法理分析

一、人民主权理论

二、权力制约理论

三、言论自由理论

第三章 网络舆论监督作用的利弊分析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一)保障公民权利,唤醒公民的权利意识

(二)制约公共权力,网络反腐效果显著

(三)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正义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舆论监督不实

(二)网络舆论监督侵犯私权利

(三)干预司法,影响司法独立

第四章 对网络舆论监督权行使的限制

一、名誉权对网络舆论监督权行使的限制

二、隐私权对网络舆论监督权行使的限制

三、司法权对网络舆论监督权行使的限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网络舆论监督是公众借助网络形成舆论进行监督的行为,是舆论监督的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同传统舆论监督相比,网络舆论监督具有迅速快捷、内容广泛、自由、匿名以及较强的参与性等特点,在监督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沟通民情民意、化解社会危机、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网络舆论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出现也给现实社会带来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网络舆论监督失实、网络舆论监督侵权、干预司法、影响司法独立等。因此,需要对网络舆论监督的行使进行法律限制,使网络舆论监督权与其他权利之间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从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含义入手,总结出网络舆论监督的形式与特征。第二部分对网络舆论监督的法理基础进行了阐述,具体分析了人民主权理论,权力制约理论和言论自由理论等网络舆论监督权的理论来源。第三部分对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进行了辩证分析,分析了网络舆论监督在监督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其也存在着侵犯公民私权利,干预司法公正等消极的影响。第四部分对网络舆论监督权与其他权利之间的界限进行了界定,具体分析了名誉权、隐私权和司法权的行使与网络舆论监督权的制约和平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