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达洛卫夫人》中“房中天使”解读
【6h】

《达洛卫夫人》中“房中天使”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Contents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The Repressed ‘‘Angel in the House’’---Carissa

1.1 Image of Clarissa as ‘‘Angel in the House’’

1.1.1 Characteristics of ‘‘Angel in the House’’

1.1.2 Clarissa as“Angel in the House’’

1.2 The Repressed “Angel in the House’’---Mrs.Dalloway

1.2.1 Repression in Marriage life

1.2.2 Repression in Social Life

Chapter Two Representations of Clarissa’s Awakening

2.1 Awakening in Marriage Life

2.1.1 Reluctance to be a Submissive Wife

2.1.2 Reluctance to be a Devoted Mother

2.2 Awakening in Social Life

2.2.1 Aversion to War

2.2.2 Devotion to Peace

Chapter Three Causes for Clarissa’s Awakening

3.1 Personalities Contributing to Clarissa’s Awakening

3.1.1 Rebellious and Independent Clarissa

3.1.2 Romantic and Passionate Clarissa

3.1.3 Introspective Clarissa

3.2 Persons Contributing to Clarissa’s Awakening

3.2.1 Sally Seton

3.2.2 Peter Walsh

3.2.3 Septimus Warren Smith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作为二十世纪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既是意识流的代表人物,又是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关注着女性的精神世界。伍尔夫不仅在作品中表现了女性特有的经历和经验、女性的疾苦和命运以及女性的意识和觉悟,而且曾在许多文章中呼吁女性意识的觉醒,充分体现了她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达洛卫夫人》被誉为“她天才的最充分表达”。通过运用各种意识流写作技巧,伍尔夫成功地塑造了达洛卫夫人这一“房中天使”形象以及她在维多利亚时期的父权制社会中压抑的生存状态。
   小说描述了达洛卫夫人于1923年6月的一天从早晨出去买花,到晚上在家里开晚会,直至午夜结束,这期间十几个小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克拉丽莎·达洛卫的丈夫是一名国会议员,仕途光明;女儿聪明漂亮;房子奢华,奴仆成群。她婚后生活虽优裕富贵但却寂寞无聊。长期以来她一直生活在一种莫明的孤独和恐惧之中。克拉丽莎的回忆和思绪追溯了她从18岁到52岁间的种种经历。透过她的追忆,读者看到了达洛卫夫人探求自我以及对生命的本质、生与死领悟的过程,看到了她的女性主体意识孕育、苏醒和成长的过程。
   受到维多利亚时代的价值观和父权制社会的禁锢,“房中天使”达洛卫夫人在政治、经济、婚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处于附属和被动地位。因此,本论文尝试以女性主义为理论依据,分析达洛卫夫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婚姻生活和社交生活中的压抑,以及她的女性意识孕育、苏醒和成长的过程。
   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由三章组成。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伍尔夫的文学地位及其女性意识,《达洛卫夫人》的主要情节以及国内外对《达洛卫夫人》的研究现状,并简要综述了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的女权主义理论。
   第一章着重讨论了传统的“房中天使”的特征,达洛卫夫人“房中天使”的形象,以及其作为“房中天使”在婚姻和社交生活方面压抑的生存状态。受到维多利亚时期父权制社会的压迫和禁锢,达洛卫夫人在婚姻和社会生活处于顺从和被动地位,并饱尝压抑、孤独之苦。达洛卫夫人这一压抑的生存状态为其以后女权意识的觉醒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从家庭婚姻、社会政治等方面,论证了克拉丽莎女性意识经历了从萌芽、觉醒到追求平等的过程,着重讨论克拉丽莎在婚姻、社会生活中不断寻求自我、实现女性自我价值的过程,表达了她渴望家庭幸福、社会地位平等的心声。虽然在经济上依赖于她的丈夫,但在精神上她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尤其是对婚姻的抉择,不仅说明她坚持“独立的灵魂”,而且彰显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平等意识,这充分展现了伍尔夫的女权意识。
   第三章主要剖析了达洛夫卫夫人对生与死的思考及影响达洛卫夫人觉醒的因素,即内部的性格因素和外部因素。克拉丽莎欣赏同性好友萨利·塞顿,显露出其性格中独立和叛逆的一面;克拉丽莎对爱情和生活的态度,尤其是对昔日恋人皮特·沃什的态度,显示了其性格中浪漫与乐观的一面;从她平时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退役军人塞普蒂默斯自杀的反思,读者可以得知她性格中反思内省的一面。以上因素促使克拉丽莎终于发现自我,并最终促成了其女性主体意识的苏醒和成长。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了解到以克拉丽莎为代表的“房中天使”在父权制社会所受的压迫和禁锢,以及她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家庭婚姻等方面的从属和被动地位,进一步展示出伍尔夫对父权压迫的揭露和抵制。达洛卫夫人形象的成功塑造充分证实了伍尔夫“杀死房中天使”的女权主义观点。另一方面,通过达洛卫夫人这个人物生命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孕育、苏醒和成长的过程,伍尔夫引领读者完成了一次不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并达到新的精神境界的心灵之旅。总而言之,该论文不仅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达洛卫夫人》,而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点及其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