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必要性的临床分析
【6h】

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必要性的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原因之一。在普通人群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0.5%-0.85%,而在不孕人群中发生率约为1.97%-14.3%,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因不孕夫妇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早期流产率或胎儿畸形率的升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对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夫妇而言,如果及时发现染色体异常可以行PGD或产前诊断等相关措施,减少此类早期流产或者胎儿畸形的发生。
  目前的研究报道表明不仅不育男性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在接受IVF或ICSI治疗的女性中染色体异常率也较高。很多文章统计分析了行ICSI的男性患者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但是关于行IVF的患者夫妇中染色体异常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行IVF/ICSI的患者夫妇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和染色体异常的种类,从而探讨在行IVF/ICSI的夫妇中开展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必要性。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IVF/ICSI患者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探讨拟行IVF/ICSI的患者开展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意义。
  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接受IVF/ICSI治疗并行染色体分析的9973名患者(2857名男性7116名女性)。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AS9.2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9973名不孕患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59/99732.60%vs.0.85%P<0.0001)。2857名男性及7116名女性不孕患者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72/28576.02%vs.0.85%P<0.0001;87/71161.22%vs.0.85%P<0.0001),且男性患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6.02%vs.1.22%P<0.0001)。不孕人群中染色体多态性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8.84%vs.1.77%P<0.0001),且男性患者中染色体多态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10.47%vs.8.14%P=0.0002)。
  共发现259例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的有平衡易位(96例)、克氏征(55例)、罗氏易位(45例)、倒位(15例)、缺失(8例)、男性性反转46,XX(7例)、47,XYY(6例)。
  1.染色体结构异常(罗氏易位、平衡易位、缺失、倒位)
  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5.3倍(1.64%vs0.31%P<0.0001),男性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3.22%vs.1.01%P<0.0001)。这四种异常染色体的发生率均高于普通人群:罗氏易位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3.8倍(0.45%vs.0.12%P<0.0001);平衡易位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6.9倍(0.96%vs.0.14%P<0.0001);缺失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8倍(0.08%vs.0.01%P=0.0002);倒位发生率为普通人群的5倍(0.15%vs.0.03%P<0.0001)。
  2.非嵌合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及性反转(克氏征、47,XYY、Turner综合征、男性性反转)
  男性不育患者中克氏征(47,XXY)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10.9倍(1.89%vs.0.173%P<0.0001),男性性反转(46,XX)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7/28570.24%vs.0.01%P<0.0001),47,XYY的发生率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0.245%vs.0.118%P=0.08)。女性不孕患者中Turner综合征、47,XXX的发生率与普通人群相比无明显差异(Turner综合征0.01%vs.0.053%P=0.177;47,XXX0.03%vs.0.106%P=0.0561)。
  3.不同精液浓度不孕男性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
  据精液浓度将不孕男性分为5组:正常浓度、轻中度少精(5×106/mL≤浓度<20×106/mL)、严重少精(0<浓度<5×106/mL)、非梗阻性无精、梗阻性无精。前4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分别为正常浓度4.1%(45/1095);少精6.9%(23/333);严重少精5.47%(34/622);非梗阻性无精20.3%(70/344)。463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仅发现45例染色体多态,未见染色体异常。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001)。轻中度少精组与正常浓度组相比,染色体异常率显著性升高(P=0.0355);严重少精组与正常组相比染色体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1972);轻中度少精组与严重少精组相比染色体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3705)。
  4.根据自然流产次数进行分组对比
  无自然流产史的女性患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与正常人群无统计学差异(51/62430.82%vs.0.85%P=0.3611),而≥1次自然流产史的女性患者染色体异常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人群(36/8734.12%vs.0.85%P<0.0001),1次和≥2次自然流产史的女性患者染色体异常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1次13/6341.98%vs.0.85%P=0.0019;≥2次23/21610.6%vs.0.85%P<0.0001)。
  5.原发性和继发性不孕人群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
  不孕女性中,原发性不孕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与普通人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67%vs.0.85%P=0.2750);继发性不孕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1.9%vs.0.85%P<0.0001)。不育男性中,原发性不育及继发性不育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原发性不育:6.66%vs.0.85%P<0.0001;继发性不育:4.57%vs.0.85%P<0.0001);且原发性不育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继发性不育组(P=0.0305)。
  结论
  1.接受IVF/ICSI治疗的不孕夫妇中染色体异常及染色体多态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
  2.在男性不育患者中,染色体异常多见于非梗阻性无精症及原发性不育患者;在女性不孕患者中,染色体异常多见于继发性不孕及有自然流产史的患者,尤其是有2次以上自然流产史的患者。
  3.在接受IVF/ICSI治疗的不孕人群中有必要开展染色体核型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染色体异常并行相应的助孕措施,如PGD、产前诊断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