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居民代际间养老观念差异及对成年子女心理状况的影响
【6h】

城市居民代际间养老观念差异及对成年子女心理状况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
  千百年来,以“孝”为核心理念的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当老人步入高龄或健康状况下降时,家庭成员,尤其是成年子女有义务为其养老。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我国政府开始在城市地区鼓励“一对夫妇,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城市中第一批响应计划生育号召的夫妇皆已步入80岁高龄,对子女的依赖逐渐增强。由于没有更多的兄弟姐妹分担养老责任,成年子女在应对各种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照顾老人,艰难地维持着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与此同时,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使得城市老年人有了更多的需求,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家庭养老的方式已渐渐无法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家庭结构的改变、生育率的降低以及父权制的弱化,深刻影响着这一代子女的养老观念。他们“养儿防老”的观念已渐渐弱化,倾向独立生活,更容易接受社会服务。越来越多的城市成年子女希望通过雇人照顾老人或安排老人去养老机构,以减轻自身负担。而老人恰恰相反,坚持传统的家庭养老,普遍排斥陌生人的服务,拒绝去养老机构。
  根据扭力理论,代际间养老观念上的差异极有可能给成年子女带来不协调压力,从而造成心理伤害。目前,代际间养老观念的差异已愈发显著。那么它是否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西方国家的多项研究已证实老年人的照顾者抑郁的风险有所提高。在我国,对家庭照顾者的研究仅限于患有脑卒中、老年痴呆或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的老人的家庭照顾者。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关于代际养老观念差异对子女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研究目的:
  1、调查老人目前的养老方式、老人希望的养老方式以及子女希望的养老方式
  2、分析老人与成年子女养老观念的差异情况
  3、探索代际间养老观念差异对成年子女心理状况的影响
  研究方法和对象:
  在济南城区选取5个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城市社区,以社区中年龄40岁及以上、家中有老人居住在济南城区的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共计870例。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统计描述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分布特征、两代人的养老观念及观念差异情况。采用广义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代际间养老观念差异对成年子女抑郁症状或焦虑症状是否有影响及影响程度;再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特征,进行多次分层,建立相应的广义线性回归模型,以探索何种特征的研究对象,何种类型的代际间养老观念差异对成年子女抑郁症状或焦虑症状的影响最大。
  研究结果:
  1、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分布特征
  符合入选条件的870名研究对象中,SDS得分平均值为(43.6±9.7)分,范围为25~75分。抑郁症状阳性者共222例,阳性率为25.5%。SAS得分平均值为(37.2±8.1)分,范围为25~77分。焦虑症状阳性者共77例,阳性率为8.9%。
  2、老人和成年子女的养老观念分布特征
  在老人希望的养老方式中,希望“同住,不雇人”这一分类的比例最高,为654例(60.9%)。在子女希望的养老方式中,认为“同住,不雇人”最适合老人的比例最高,为509例(47.4%),希望“同住,雇人”和“不同住,雇人”这两个分类所占的比例均高于老人希望的养老方式。
  3、代际间养老观念差异情况
  老人与子女希望的养老方式不一致的比例为36.7%,其中,14.8%的老人家庭目前按照子女希望的养老方式生活,13.8%的老人家庭目前按照自己希望的养老方式生活。在代际间关于是否与子女同住这一观念的比较中,老人目前按照子女希望的方式不同住,但老人内心希望与子女同住的比例最高为11.0%。在代际间关于是否雇人照顾老人这一观念的比较中,老人目前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不雇人,但子女希望雇人的比例最高为11.4%。
  4、代际间养老观念差异对成年子女SDS得分的影响
  养老观念一致性与成年子女SDS得分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老人基本自理或部分自理时,“代际间养老观念不同,老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比“代际间观念一致,老人目前按双方意愿生活”的研究对象SDS得分均值高8.68分(P<0.05)和9.60分(P<0.05)。同住观念一致性与成年子女SDS得分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老人基本自理或部分自理时,“子女希望不同住,老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同住”比“都希望同住”的研究对象SDS得分均值高10.35分(P<0.05)和11.16分(P<0.05)。雇人观念一致性与成年子女SDS得分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老人基本自理或部分自理时,“子女希望雇人,老人按照自己的意愿不雇人”比“都希望不雇人”的研究对象SDS得分均值高7.38分(P<0.05)和13.01分(P<0.05)。
  5、代际间养老观念差异对成年子女SAS得分的影响
  养老观念一致性与成年子女SAS得分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老人基本自理或部分自理时,“代际间养老观念不同,老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比“代际间观念一致,老人目前按双方意愿生活”的研究对象SAS得分均值高4.06分(P<0.05)和3.71分(P<0.05)。同住观念一致性与成年子女SDS得分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老人基本自理或部分自理时,“子女希望不同住,老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同住”比“都希望同住”的研究对象SAS得分均值高9.53分(P<0.05)和12.88分(P<0.05)。雇人观念一致性与成年子女SDS得分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老人基本自理或部分自理时,“子女希望雇人,老人按照自己的意愿不雇人”比“都希望不雇人”的研究对象SAS得分均值高4.77分(P<0.05)和3.95分(P<0.05)。
  结论:
  1、成年子女与老人的养老观念有所不同,老人比子女更希望能同住,子女比老人更希望能雇人。
  2、老人自理能力部分受损时,子女希望独立居住、但是不得不与老人同住,子女希望雇人、但是老人不愿意雇人而没有雇人这两种类型的代际间观念差异,对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