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凝胶敷料在磨削痂后创面中的应用
【6h】

水凝胶敷料在磨削痂后创面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

2.材料与方法

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均值(%)

2.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创面敷料下积液程度比较

3.治疗组与对照组换药时敷料粘连、疼痛、肉芽组织破坏情况比较

4.治疗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

5.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比较

6.治疗组与对照组换药次数及手术次数(术前换药和首次磨削术除外)比较

7.治疗组与对照组瘢痕生长评分比较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背景:创面的良好覆盖一直以来都是外科医师在思考的问题,近50年来,在国内外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下,各种创面覆盖物相继产生。一种创面覆盖物或多种敷料的联合应用,敷料和手术治疗的联合,逐渐被现代医师所采用,并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同时多数医师习惯于在磨削痂术后应用生物敷料,但又发现一些缺点令自己很苦恼,如后者容易干燥变硬、加重疼痛;甚至生物敷料容易脱落,再用药物溶痂,病程延长,治疗效果欠佳。如何实现“无痛”换药、提高疗效,如何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如何提高愈合质量、减少并发症,如何让患者积极配合医师的诊疗方案、减少医患纠纷,……这些是大家的努力方向。在已有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水凝胶敷料主要应用于干性创面、慢性创面,目前国内很少有关磨削痂术后应用水凝胶敷料的较为详细的临床研究报道,水凝胶敷料的临床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目的:观察和分析磨削痂术后应用水凝胶敷料的情况,以探讨水凝胶敷料和磨削痂术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提高治疗效果,并为创面处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烧伤整形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深二度烧伤患者共计68例,统计他们的基本信息、住院号、受伤时间和致伤因素、出入院时间、联系电话、专科检查、主要检查结果(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对符合条件的住院患者随机采用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案。两组早期均给予完善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准备;给予经验性应用抗生素静滴预防感染;静脉滴注活血药物如丹参等促进微循环减轻水肿;应用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水溶性维生素1支,三磷酸腺苷二钠20mg、复合辅酶0.1加入液体中静滴;行远红外烧伤治疗仪治疗等,采用以上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一般手术在患者入院后3天进行,这时各种术前准备已做好,患者病情也相对稳定,手术耐受性好,且术中出血少;过晚炎性反应明显,肿胀明显,创面出血多。治疗组:磨削痂术后,经过止血处理,立即应用水凝胶敷料覆盖创面,再盖上多油凡士林油纱多层,无菌纱布厚层包扎。而对照组创面术中彻底止血后直接盖上多层多油凡士林油纱,纱布包扎。疗程:均每隔3天进行一次换药,总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月,为保证患者总体疗效,超出者手术干预。创面愈合后均给予弹力绷带压疤治疗,三个月末进行瘢痕生长情况评估。
  结果:深二度烧伤患者68例,男52例,女16例;年龄2岁至65岁,平均40.5岁。致伤原因为火焰烧伤和沸水烫伤。治疗组经过术前准备,磨削痂术后应用水凝胶敷料,从各愈合点和总愈合时间上、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上、换药时创面积液、疼痛、粘连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减少、再手术次数减少,两组患者各有10例均为关节部位,后期为保证功能活动,均行植皮术。在非关节部位,治疗组在18天左右大部分愈合;愈合后积极行弹力套压迫治疗,3个月后观察瘢痕生长少,效果较满意。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患者磨削痂术后应用水凝胶敷料,创面分泌物明显减少,易清洁,换药过程简单;而且创面周围皮肤无浸渍、无明显炎性反应表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治疗过程中患者比较配合,医患关系融洽;敷料与创面粘连轻,新生组织不被破坏,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创面愈合质量较高;愈合后瘢痕增生轻。
  结论:⑴水凝胶敷料联合磨削痂术应用于深二度创面,既及时有效去除创面坏死组织,又尽可能保留了间生态组织,避免愈合后形成组织凹陷。⑵磨削痂术后应用水凝胶敷料,创面敷料下积液少,粘连轻,减少对新生组织的损伤,减轻换药时患者痛苦;创面细菌少,减少了抗生素的应用;减少再行手术治疗次数。创面愈合快或再手术间隔短;减轻了临床医师换药时的工作量。⑶磨削痂手术联合术后应用水凝胶敷料治疗深二度的创面时,可见创面明显收敛,促进创面上皮生长,减少了对创面周边组织的损害。愈合后经过基础抑疤治疗,瘢痕生长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