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简政放权的内在制约因素研究
【6h】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简政放权的内在制约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1.2.1 关于政府简政放权的研究

1.2.2 关于政府改革内在制约因素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政府简政放权内在制约因素的理论分析

2.1 政府简政放权的理论意涵

2.1.1 简政放权的内涵与外延

2.1.2 简政放权与政府权力配置

2.1.3 简政放权与政府职能转变

2.2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对简政放权内在制约因素的分析

2.2.1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政府利益

2.2.2 政府利益的层次性构成

2.2.3 政府利益对简政放权的影响

2.3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对简政放权内在制约因素的分析

2.3.1 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理论要义

2.3.2 简政放权中政府的制度成本分析

2.3.3 简政放权中政府的制度收益分析

第3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简政放权的现实进路

3.1 改革开放初期至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3.1.1 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确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政策

3.1.2 实行分权化改革,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

3.1.3 实行以精兵简政为目标的政府机构改革

3.2 十二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3.2.1 简政放权,实行政企分开

3.2.2 确立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管理职能,加快建立市场体系

3.2.3 实行“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内容的政府机构改革

3.3 十四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3.3.1 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并举,分权化改革进一步深化

3.3.2 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简政放权

第4章 政府简政放权内在制约因素的表现形式

4.1 政府行政人员对简政放权消极拖延的改革态度

4.2 政府部门变相融通的执行导致简政放权异化

4.3 应付式的改革使简政放权流于形式

4.4 事后反弹的改革机会主义使简政放权陷入怪圈循环

第5章 政府简政放权内在制约因素的形成原因

5.1 政府角色矛盾的固有制约

5.1.1 政府在简政放权中的双重角色

5.1.2 政府角色悖论的制约

5.2 政府既得利益的刚性制约

S.2.1 政府既得利益的刚性

5.2.2 政府利益部门化的制约

5.2.3 政府制度变迁成本与收益的利益博弈

5.3 传统行政文化对政府人员主体意识的制约

5.3.1 传统价值意识的障碍

5.3.2 行政人员官本位思想的制约

5.3.3 对改革不确定性的忧虑

5.3.4 对惯有模式和习惯的依赖

5.4 配套制度设计的缺陷

5.4.1 行政审批制度建设不完善

5.4.2 政府权力下放法制建设不健全

5.4.3 政策落实及长效监管机制不健全

5.4.4 改革利益补偿机制不健全

第6章 消解我国政府简政放权内在制约因素的策略选择

6.1 加强简政放权法规建设,强化改革的法制性保障

6.1.1 加快简政放权改革的立法工作

6.1.2 抓好简政放权法制化的试点工作

6.1.3 推动简政放权法制化的普及宣传工作

6.2 完善简政放权制度设计,提升改革的制度规范性

6.2.1 建立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6.2.2 构建立体绩效评估机制

6.2.3 建立简政放权的内外双重监督机制

6.2.4 设立专职权威机构推进机制

6.2.5 形成社会参与机制

6.3 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改革,提高简政放权的系统性

6.3.1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6.3.2 建立利益补偿制度

6.3.3 建立完善权力制约机制

6.4 促进政府行政文化建设,激发改革主体能动性

6.4.1 转变政府行政观念,形成改革文化促进机制

6.4.2 加强宣传教育,激发改革精神动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形式,实质反映的是利益关系的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伴随着经济基础和文化环境的变迁,政府通过改革与创新不断顺应时代进步的历史性潮流,政治发展呈现出民主化、法治化和分权化的普遍性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改革以经济领域为起点进而延伸至政治层面。在经济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简政放权贯穿各个不同发展时期,不断得以深入推行,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改革成效。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民主政治深入发展,市场和公民社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并逐步完善的领域成长勃兴,客观形势的变迁为简政放权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继续简政放权的改革目标。作为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简政放权在推行中因政府客观固有的内在性制约,从而影响改革既定目标的实现。简政放权内在制约因素是由改革制度变迁的政府角色因素、利益因素、行政文化、制度设计等多重原因作用形成的,对此需要进行系统和理性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对改革内在制约因素的探讨,既可以深化、细化对改革开放以来简政放权改革逻辑进路等一般规律的认识,更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当前简政放权改革的特殊性,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本文以简政放权理论意涵为分析起点,分别从公共选择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对简政放权内在制约因素展开分析,通过纵向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简政放权的现实进路,继而就简政放权内在制约因素之外在表现形式,形成原因作全面探讨,主要从政府角色矛盾、既得利益、传统行政文化、配套制度设计多维度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内在制约因素的消解策略,具体从加强改革法制建设、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健全改革配套制度,激发改革主体能动性,从而冲破传统行政文化的束缚,突破政府利益的刚性和固化,凝结简政放权改革之共识,化解改革内在制约,促使简政放权在应有轨道上顺利推行,有效实现改革的既定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