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溃疡性结肠炎与腺瘤病变肠粘膜菌群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6h】

溃疡性结肠炎与腺瘤病变肠粘膜菌群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LE在胃肠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一

外文论文二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就不同疾病状态和不同活检部位的肠粘膜菌群组成进行差异性分析,并探讨肠粘膜内菌群的诊断价值。
  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择是2013年1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做高清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按常规使用高分辨率白光内镜进行检查,在检测到病灶后,进一步行pCLE检查。病变部位和相邻的正常对照部位均采用相同的方法检查,并于内镜下进行诊断。将诊断的病变和正常粘膜取活检,并且使用标准清洗方法以除掉粘膜表面上附着的细菌及粪便,标本被冷冻保存。按批次将粘膜标本的细菌DNA使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序。高通量测序数据返回后做基本处理,再采用mothur软件分析,聚类OTU,进行物种注释,按照取材部位和共聚焦内镜下的诊断类型比较肠粘膜菌群间的整体差异,构建16s rDNA的进化关系,利用SVM方法判别腺瘤与非腺瘤病变,验证肠粘膜菌群16s rDNA测序数据是否有诊断价值。
  结果:
  在这项研究中,共筛查了771名患者,并将其中的78名患者纳入研究组进行最终数据分析。粘膜菌群经高通量测序并处理后得到1,992,098条有效序列。按照0.97相似性聚类得到8,151个OTU,并进行物种注释。对粘膜菌群的差异性分析表明肠粘膜活检部位和病变类型均能影响肠粘膜菌群的组成,且活检部位的影响更大。构建出肠粘膜菌群16s rDNA基因的整体进化关系图,该图显示了菌群之间的进化关系。每一个小分支是一个OTU的代表性序列,越靠近末端表示相邻之间关系越近。肠粘膜菌群16s rDNA测序数据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结论: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可用于评估人类在体粘膜的病理生理状态,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方便靶向活检。肠粘膜活检部位和病变类型均能影响肠粘膜菌群的组成。肠粘膜菌群16s rDNA测序数据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