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吐鲁番地区为例
【6h】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吐鲁番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2.2区域可持续发展

1.2.3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理论

1.3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2研究的思路及技术路线

2生态足迹模型的介绍及评价

2.1生态足迹的相关概念及其内涵

2.1.1生态足迹的相关概念

2.1.2万元GDP生态足迹的概念

2.2生态足迹模型介绍

2.2.1生态足迹模型

2.2.2生态承载力模型

2.2.3生态足迹计算步骤

2.2.4生态足迹模型在计算中需说明的几个问题

2.3生态足迹模型评价

3吐鲁番地区生态足迹核算

3.1研究区概况

3.1.1自然环境概况

3.1.2资源概况

3.1.3社会经济状况

3.2数据来源与分析处理

3.3历年(1996~2005年)生态足迹计算

3.3.12005年吐鲁番地区生态足迹计算

3.3.2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人均生态足迹汇总

3.3.3万元GDP生态足迹计算

3.3.4吐鲁番地区生态足迹多样性和发展能力计算

3.4历年(1996~2005年)生态承载力计算

3.4.1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

3.4.2吐鲁番地区1996~2005历年人均生态承载力汇总

4吐鲁番地区生态足迹分析

4.1生态足迹需求及其组分结构分析

4.2生态足迹供给(生态承载力)分析

4.3生态赤字分析

4.3.1总的生态足迹分析

4.3.2各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生态赤字分析

4.4万元GDP生态足迹分析

4.5生态足迹多样性与发展能力分析

4.6小结

4.6.1横向尺度的对比分析

4.6.2吐鲁番地区生态足迹特点

5吐鲁番地区可持续发展对策

6 讨论

6.1主要结论

6.2值得讨论之处

6.2.1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的建议

6.2.2实证研究(以吐鲁番地区为例)

6.2.3小结

6.3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而定量测度人类活动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生态足迹模型是M.Wlackemagel等人提出的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综合指标,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该方法采用以往完全不同的角度分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为区域发展评价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文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计算方法、计算模型以及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等理论基础上,以新疆吐鲁番地区为例,对吐鲁番地区1996~2005历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吐鲁番地区的生态足迹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生态赤字有增加的趋势,这表明当前吐鲁番地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本文还就吐鲁番地区生态赤字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与讨论,提出如何降低生态赤字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吐鲁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指导。 文章在最后部分还就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并以吐鲁番地区为例进行了验证说明,为生态足迹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开拓了新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