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临床路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与评价
【6h】

临床路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与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Abstract

摘要

Abbreviations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2. Materials and Methods

2.1 Study approval

2.2 Methods

2.3 Data collection

2.4 Statistical analysis

3. Results

3.1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3.2 Comparison of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groups

3.3 Medical management

3.4 Correlation between TIMI risk score and invasive therapy\(PCI\)

3.5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modalities between Xiangya third hospital and tertiary hospitals of china

4. Discussion

5. Conclusion

References

Review Article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Publications

展开▼

摘要

背景:近二十余年,心血管病循证医学研究取得长足发展,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编写的各种指南应运而生,但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与临床实践之间有较大差距。临床路径是根据指南制定的某种疾病诊治的标准化方案,旨在优化和畅通患者的诊疗程序,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证实能规范医疗行为和改善医疗质量。
  目的:调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中实施临床路径前后的情况,并予以分析评价,找出临床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
  方法:首先我们成立了科室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质量控制小组,由主任担任组长,由一名副主任医师作为专职项目协调人,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全体管组医师和总住院医生参与实行临床路径;然后连续入选从2009年12月开始在本院住院确诊ACS的5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作为基线资料;全科医生通过学习卫生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路径,寻找差距和改进方法,制定适宜我科医疗环境的诊疗流程图,参照调整后的临床路径,第一周期继续连续收集50例确诊ACS患者的临床数据;与基线资料对比,寻找问题症结,改进实施方法,第二周期再连续收集50例确诊ACS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如此周而复始至2011年12月共四个周期,并将临床数据与全国部分“三甲医院”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与基线水平相比,实施临床路径后本院患者症状出现12小时内到达医院的STEMI患者比例升高(P0.05),最后诊断与心肌标志物结果一致的患者比例升高(P0.05)。2.本院实施临床路径前后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比格雷)、ACEI类药物或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氯比格雷和他汀类药物使用比例高于全国医院平均水平。3.本院实施临床路径前后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时间(平均入院到溶栓时间和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指南规定的时间长,但平均入院到溶栓时间短于全国医院平均水平。4.UA及NSTEMI患者的TIMI危险评分与冠脉介入治疗的实施呈负相关(r=-0.312,P0.05),与全国医院平均水平相似。5.本院实施临床路径前后的高危患者病例升高,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临床路径的实施促进了本院急诊科和心内科的有效衔接,规范了本院心肌标志物检测方法。2.临床路径的实施可能改善了患者的临床预后。3.与低危UA及NSTEMI患者比较,高危患者接收介入治疗比例低。4.本院的临床实践和心血管病指南间仍有一定差距,需要改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