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交替传译中笔记法的应用——以2016年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为例
【6h】

论交替传译中笔记法的应用——以2016年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ments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Chapter1 Task Descrip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ask

1.2 Description of the Task

1.3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Chapter 2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Introduction of the Relevant Theory

2.1.1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2.1.2 Giles’ ”Effort Models”

Chapter 3 Interpretation Process

3.1 Preliminary Preparation

3.1.1 Equipment Preparation

3.1.2 Current Affairs Preparation

3.1.3 Culture Preparation

3.1.4 Language Preparation

3.2 Working

3.2.1 Note Content

3.2.2 Note-Taking Skills—How to Make The Note Concise

Chapter 4 Case Study

4.1 Note taking of logical relationship

4.2 Note taking of terms

4.3 Note Taking of Expressio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4.4 Note Taking of Number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Bibliography

Appendix

展开▼

摘要

交替传译作为口译的一种类型,广泛应用在经济,政治,文化各类交流活动中,其即席性强,信息面广,现场气氛较紧张等特点要求译者在目标语输出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短时记忆能力以及灵活并熟练运用笔记的能力。笔记是译者在口译过程中,对所听到内容进行辨别之后,运用一系列符号所做的“提示性”记录。它可以弥补译者记忆的不足。笔记法在口译过程虽然只起到辅助记忆的作用,但它的作用仍不容小觑,不当的笔记方法和失败的笔记将极大地影响译者的口译质量。本文将以2016年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的交传模拟实践为案例来探讨笔记法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论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背景信息,目的及意义。作者在各类口译活动中了解到一年一度的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是口译学习者们实践的一大素材。因此笔者也将利用这一素材进行模拟交传口译,并在此过程中着重关注做笔记的实践,一方面通过分析笔记技巧提高自身做笔记的能力;另一方面提出疑问并尝试解决,为口译学习者提供参考;第二章讲述了本论文的相关理论支撑。阐述了信息加工理论以及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第三章则是对模拟口译实践的描述,包括译前准备,过程中的笔记格式以及技巧的运用。译前准备包括具备符合要求的做笔记工具,了解口译对象的语言特点,储备与会议相关的专业知识;作为本论文最关键的一章——第四章:在完成模拟实践的基础上对案例文本进行分析,并对口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最后一章是对本论文的综合论述:总结本次实践的收获,局限性以及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邓婕林;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学科 英语口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华先发;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翻译;
  • 关键词

    汉语; 交替传译; 笔记法; 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