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Bx联合AFB1诱导肝卵圆细胞体内转化为肝癌的实验研究
【6h】

HBx联合AFB1诱导肝卵圆细胞体内转化为肝癌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研究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转HBx基因大鼠卵圆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第一节、真核表达质粒pEGF-HBx构建和鉴定
   目的:构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HBx,以利于转染细胞的标记和观察,为进一步研究HBx基因在卵圆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基础。
   方法:用PCR方法从质粒pcDNA3.1-HBx中扩增含KpnⅠ和Hind Ⅲ限制性酶切位点的HBx基因序列。对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载体pEGFP-N1及扩增的HBx目的基因片段进行双酶切,纯化后用连接酶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EGFP-HBx,将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涂皿于培养板,卡那霉素筛选培养得到阳性菌落,扩增培养后提取质粒,用双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分析质粒是否构建成功。
   结果:双酶切后电泳,显示构建的pEGFP-HBx质粒中含有完整HBx基因大小(465kb)的片段,基因测序显示插入的目的基因连接位点和阅读框架正确,插入序列为完整的HBx基因,说明质粒构建成功。
   结论:成功构建带荧光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HBx,为转染肝卵圆细胞和进一步研究HBx基因在卵圆细胞中的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节、转HBx基因大鼠卵圆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目的:建立稳定、高效表达HBx基因的大鼠肝卵圆细胞株,以便进一步研究HBx基因和卵圆细胞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前面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HBx转染大鼠卵圆细胞 (LE/6),经G418筛选,传代培养后得到稳定表达EGFP-HBx融合蛋白的抗性克隆。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ICC)技术检测抗性克隆中HBx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结果: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筛选培养,获得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卵圆细胞株;细胞克隆传代培养20代后仍表达强的荧光。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均发现HBx基因在抗性细胞中得到了稳定转录和翻译。
   结论:pEGFP-HBx质粒能成功地转染卵圆细胞,并在细胞中得到有效复制、转录和翻译。实验获得了稳定、高效表达EGFP-HBx融合蛋白的大鼠卵圆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转HBx基因卵圆细胞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HBx联合AFB1诱导卵圆细胞动物体内转化为肝癌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HBx联合AFB1诱导肝卵圆细胞裸鼠体内转化为肝癌的研究
   目的:(AFB1)是否能诱导肝卵圆细胞异常转化为肝癌,为明确肝癌是否起源于肝卵圆细胞找到直接证据。
   方法:在使用AFB1作为诱癌剂的情况下,分别将转染pEGFP-HBx、pEGFP-N1质粒的大鼠肝卵圆细胞种植于裸鼠肝实质内和皮下,观察种植细胞成瘤情况及性质。实验分为五组:A组:24只,肝内和皮下均种植转HBx基因的卵圆细胞,同时喂食AFB1;B组:20只,肝内和皮下种植转HBx基因的卵圆细胞,不喂食AFB1;C组:20只,肝内和皮下均种植转pEGFP卵圆细胞,同时喂食AFB1;D组:20只,肝内和皮下种植转pEGFP卵圆细胞组,不喂食AFB1;E组:15只,肝内和皮下均不注射细胞,单纯喂食AFB1。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HE染色进行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中HBx、OV6、HepParl、CK8、CK7、PCK、Vimentin、SMA、AFP、C-myc和TGF-α的表达情况,明确其性质。
   结果:16周时,各组皮下成瘤情况为:A组(10/24例)、B组(8/20例)、C组(10/20例)、D组(9/20例)和E组(0/15例);肝内成瘤情况:只有A组(4/24例)在肝内形成肿瘤,其于各组均为0。皮下肿瘤由间质细胞组成,表达OV6、Vimentin和SMA;两种细胞(p-HBx和pEGFP)形成的皮下肿瘤性质相似;透射电镜检查证实皮下肿瘤为不同程度分化的间质瘤。肝内肿瘤由间质性细胞和少数异型性上皮样细胞(癌细胞)组成,后者表达HBx、OV6、HepPar1、CK7、CK8、PCK、AFP、C-myc和TGF-α抗原;透射电镜检查发现这些异型性上皮样细胞为癌细胞。因而说明肝内肿瘤为恶性间质细胞瘤和肝细胞癌组成的混合体(肝癌肉瘤)。
   结论:卵圆细胞可在皮下形成间质肿瘤,只有HBx基因和AFB1共同作用才能使肝卵圆细胞在肝内异常转化成肝癌,证明肝癌很可能直接起源于卵圆细胞的异常转化。
   第二节、EMT和MET在肝卵圆细胞转化成肝癌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肝卵圆细胞体内转化成肝癌的机制,探讨上皮细胞-间质转变(EMT)和间质细胞-上皮转变(MET)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在使用AFB1作为诱癌剂的情况下,将转染HBx基因的大鼠肝卵圆细胞种植于裸鼠皮下,形成皮下肿瘤后再将其移植至肝实质内,使其继续生长,观察成瘤情况和组织学差异。分组为:A组 24只,皮下种植转染pEGFP-HBx质粒卵圆细胞;B组 20只,皮下种植转pEGFP-N1质粒的卵圆细胞。10周后,选择A组皮下肿瘤10例和B组皮下肿瘤8例,移植至同一裸鼠肝实质内使其继续生长,分组为:C组 10只,肝内种植A组(来源于转染HBx细胞)形成的皮下瘤;D组 8只,肝内种植B组(来源于未转染HBx细胞)形成的皮下瘤。继续喂食AFB1,观察8周。收集皮下肿瘤和肝内肿瘤,进行HE和透射电镜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皮下肿瘤和肝内肿瘤中EMT相关标志物CK8、PCK、Vimentin、SMA、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差异。
   结果:卵圆细胞种植于皮下后形成完全由间质细胞组成的间质瘤(A和B组),其强阳性表达Vimentin和SMA,但无E-cadherin和CK表达,表明其发生了EMT。皮下肿瘤移植至肝实质后,可继续生长:来源于转HBx细胞的肝内肿瘤(C组)由占大多数的间质瘤细胞和少数肝癌细胞混杂而成,为肝内癌肉瘤,癌细胞表达HBx、HepPar1、CK8、PCK、E-cadherin和β-catenin抗原,而间质瘤细胞中Vimentin和SMA表达下降,表明发生了MET;而未转HBx细胞形成的肝内肿瘤(D组)仍为间质肿瘤,未发生MET。
   结论:不同的局部微环境对卵圆细胞的分化方向起重要作用,在HBx转染和AFB1的共同作用下,肝卵圆细胞可异常转化成肝癌,其转化机制与EMT和MET有关,而且HBx转染很可能促进MET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