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建筑室内通风状态研究
【6h】

基于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建筑室内通风状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表目录

1. 绪 论

1.1. 本课题的来源

1.2. 本课题的背景

1.3. 本课题的目的

1.4. 本课题的意义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6.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7.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2.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概况

2.1. 空气负离子的来源

2.2. 空气负离子的产生原理

2.3. 空气负离子的作用及价值

2.4. 空气负离子的测量技术

2.5. 空气负离子的评价方法

3.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进展

3.1. 空气负离子浓度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3.2. 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研究

3.3. 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因子的研究

3.4. 负离子发生器的研究和运用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本课题的实测实验方法

4.1. 样点选择

4.2. 测试仪器

4.3. 测试方法

4.4. 数据整理和分析

5. 实测和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5.1. 自然环境下的建筑室外空气负离子浓度研究

5.2. 不同通风状态下的建筑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研究

5.3. 基础通风状态下的建筑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研究

5.4. 建筑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影响因子关系的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的“维生素”和“生长素”。在不同室外场所,已经被广泛用作室外空气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而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还局限在控制污染物的标准上,作为正面评价标准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尚未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本文通过对建筑室内的负离子浓度和通风状态的研究发现,直接使用空气负离子浓度等相关指标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评价,评价能力略显不足,结果准确性较差。然而,可以使用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指标对建筑室内通风状态进行评价,进而评价空气清新度和空气质量。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基于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建筑室内通风状态的研究,其中也包括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和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力图对建筑室内空气负离子作系统的研究,并探讨使之作为建筑通风设计的评价标准的能力,为室内环境作贡献。主要结论如下:
  (1)建筑室内外环境在空气负离子浓度上有明显差别;负离子浓度对于室内空气质量评价较为准确;单极系数q和安培空气质量指数CI的评价能力有限。
  (2)自然通风状态下的建筑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新风系统次之,封闭状态室内最低。在封闭状态下使用新风系统,或者改善自然通风,可以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从而提高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和室内空气质量。
  (3)建筑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候和室内相对湿度等因子关系较大;选用适合的舒适度调节系统,既能满足舒适度要求,又能保持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测相结合,研究建筑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和通风状态;为室内空气负离子在室内的研究作基础和补充。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使用空气负离子评价建筑通风设计,从而改善室内环境。力求结合建筑设计方法,充分利用场地周围的空气负离子资源,发挥空气负离子——这种“空气维生素”的作用,进一步改善室内环境,创造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