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6h】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简述

3 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进程

3.1 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

3.2 我国股权激励的现状

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研究设计

4.1 研究方法设计

4.2 研究假设

4.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4.4 相关变量解释

5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股权激励前后公司绩效对比分析

5.3 股权激励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

5.4 股权激励模式影响的回归分析

5.5 股权激励有效期影响的回归分析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局限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实践,成为一项长效机制。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至2013年间,已经有597家上市公司宣布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学术界和上市公司普遍对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和作用非常关注。
  股权激励具有稳定和激励员工的作用,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股权激励发挥的作用是长效的,因为其有效地解决了员工和公司利益目标不同带来的影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更多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而努力,公司的绩效也获得了大幅的提升。同时,从利益的角度来看,实行股权激励制度会让公司所有者与管理者的角色紧密的结合起来,减少一定的道德风险,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此外,股权激励也有一定的弊端,运用不当,也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激励门槛过低或条件过松,导致股权激励成为一种员工福利,或者可能存在信息披露不完善以及向股东输送利益的问题,对公司绩效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性,通过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方法有效的结合,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对其进行介绍、分析、研究。首先,通过对选题的意义以及当下的市场背景做一简要的介绍,让读者更加清晰的了解到相关信息,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理论,同时描述了股权激励从西方引入我国后的发展历程,为提出本文的假设和设定相关变量做了理论铺垫。然后,选用2010年成功实施股权激励的39家上市公司前后时间跨度五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对公司的业绩有所提升,但效果并不显著(2)股权激励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假设预期的结果不同(3)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方式会比股票期权产生更好的激励效果(4)较长的股权激励有效期的激励效果比短期激励较好一些。综合以上结论,本文综合考虑理论与现实情况,客观的对该机制提出合理性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