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助型成长小组介入轻度精神障碍残疾人自我认知研究--以武汉市YY社区“阳光驿站”小组工作为例
【6h】

互助型成长小组介入轻度精神障碍残疾人自我认知研究--以武汉市YY社区“阳光驿站”小组工作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精神障碍残疾人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小组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残疾人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互助型成长小组的相关研究

1.3.4 关于自我认知的相关研究

1.3.5 研究评述

1.4 研究设计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3 实务干预内容

2 互助型成长小组介入轻度精神障碍残疾人自我认知的小组工作设计

2.1 互助型成长小组的介入背景

2.1.1 服务地点

2.1.2 服务对象介绍

2.2 阳光驿站精神障碍残疾人的需求评估

2.2.1 需求评估的方式

2.2.2 阳光驿站精神障碍残疾人自我认知的现状及问题

2.2.3 阳光驿站精神障碍残疾人自我认知方面的需求

2.3 互助型成长小组介入的可行性分析

2.3.1 能够满足精神障碍残疾人的需求

2.3.2 互助型成长小组的介入优势分析

2.4 互助型成长小组活动的方案设计

2.5 互助型成长小组的介入目标

2.5.1 总目标

2.5.2 分目标

3 互助型成长小组介入轻度精神障碍残疾人自我认知的实施过程

3.1 提升自我评价

3.1.1 纠正组员认知偏差

3.1.2 提升自我价值感

3.2 提升自我情感表达能力

3.2.1 鼓励组员主动表达自我

3.2.2 形成情感支持,建立友好互助网络

3.3 提升自我效能感

3.3.1 学习目标规划能力

3.3.2 制定可行行动计划

4 互助型成长小组的介入评估

4.1 互助型成长小组介入的过程评估

4.1.1 对小组整体设计的评估

4.1.2 对社会工作者表现的评估

4.1.3 对小组成员表现的评估

4.2 互助型成长小组介入的结果评估

4.2.1 小组目标达成情况

4.2.2 活动效果评估

4.3 互助型成长小组介入的评估总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互助型成长小组的介入结论

5.1.1 互助型成长小组介入精神障碍残疾人的自我认知情况是有效果的

5.2 互助型成长小组介入的实践过程讨论

5.2.1 要注重发挥同伴互助功能

5.2.2 要善于运用小组动力理论

5.2.3 要注意服务过程中小组社工的角色定位

5.2.4 小组活动开展的技巧

5.2.5 服务的推广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一般效能感量表》

附录二 小组集会记录表

附录三《小组成员自我认知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四 互助型成长小组的活动内容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