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99Tcm标记EGFR小分子靶向结合蛋白显像的实验研究
【6h】

99Tcm标记EGFR小分子靶向结合蛋白显像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子显像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制备99Tcm标记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 EGFR)小分子靶向结合蛋白ZEGFR∶1907分子探针,评价其体内外稳定性,分析该分子探针与细胞EGFR的体外靶向结合能力,研究分子探针在不同EGFR表达水平荷瘤裸鼠体内分布和体内显像,并进行相应对比分析,探讨其对EGFR高表达肿瘤早期、特异性诊断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Fmoc/tBu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ZEGFR∶1907,于其N末端连接4个氨基酸[Gly-(D)Ala-Gly-Gly-]作为螯合剂,其可形成类似N4结构的强螯合基团,为了消除其分子基团间的空间阻碍,引入1个γ-氨基丁酸(4-aminobutyric acid, Aba)作为隔离物,得到化学结构为Gly-(D)Ala-Gly-Gly-Aba-ZEGFR∶1907的小分子靶向结合蛋白,再应用配体交换法进行核素99Tcm标记,最终制备形成99Tcm标记的EGFR小分子靶向结合蛋白ZEGFR∶1907分子探针(简写为99Tcm-ZEGFR∶1907)。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测定其不同时间点的标记率及在生理盐水与人新鲜血清两种介质中37℃条件下孵育不同时间后的放化纯,以监测其体外稳定性。采用静置贴壁法在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EGFR高表达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与EGFR低表达的人乳腺癌MDA-MB-435S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用RPMI1640(Roswell Park Memorial Institute1640)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注射于每只BABL/c裸鼠的右前肢外侧皮下,每只裸鼠注射0.2ml,约1×107个细胞,SPF级(specific pathogen free,无特定病原体)环境下饲养,约4~5周肿瘤长至直径约1~1.5cm时,即建成EGFR高表达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荷瘤裸鼠模型。此外,用同样的方法建立EGFR低表达的人乳腺癌MDA-MB-435S细胞荷瘤裸鼠模型。用RP-HPLC法测定SKOV3荷瘤裸鼠体内注射99Tcm-ZEGFR∶1907分子探针后2-3h内尿液中该分子探针的放化纯,监测其体内稳定性。进行EGFR高表达的人卵巢癌SKOV3与EGFR低表达的人乳腺癌MDA-MB-435S细胞两种肿瘤细胞对99Tcm-ZEGFR∶1907的体外摄取和滞留实验,分析EGFR与99Tcm-ZEGFR∶1907的体外靶向结合能力。另外,阻断实验中,在向SKOV3细胞中加入99Tcm-ZEGFR∶1907前20min先加入过量的未标记的ZEGFR∶1907进行阻断,研究EGFR与99Tcm-ZEGFR∶1907结合的体外靶向性。体内分布研究中取两种荷瘤裸鼠模型各16只,分别随机分成四组,每组4只,分别于尾静脉注射约37KBq/150ul分子探针99Tcm-ZEGFR∶1907后1、2、4、6h经眼静脉采血后,颈椎脱臼处死,即刻取出荷瘤裸鼠的心、肝、脾、肺、肾、胃、小肠、脑、骨骼、肌肉、肿瘤组织分别称重并测量其放射性计数,同时测量标准源的放射性计数,计算不同时刻每克组织的百分注射剂量率(percentage activityof injection dose per gram of tissue,%ID/g)及肿瘤/肌肉的(tumor to muscle,T/M)%ID/g比值。另取4只SKOV3荷瘤裸鼠在注射分子探针99Tcm-ZEGFR∶1907前2h先注射100倍过量未标记的ZEGFR∶1907进行阻断,4h后再进行体内分布研究。比较不同时间点及两种模型间分子探针99Tcm-ZEGFR∶1907在体内分布的差异,并分析阻断和非阻断处理所产生的差异。体内显像研究中取两种荷瘤裸鼠模型各5只,分别于尾静脉注射分子探针99Tcm-ZEGFR∶19070.1ml约37MBq(1mCi)后1、2、4、6、8、10h分别上机显像,为了研究分子探针体内显像特异性,另取人卵巢癌SKOV3细胞荷瘤裸鼠模型5只,在注射分子探针99Tcm-ZEGFR∶1907前2h先于尾静脉注射100倍过量的未标记的EGFR小分子靶向结合蛋白ZEGFR∶1907(500μg)进行阻断,然后再分别于注射分子探针后1、2、4、6、8、10h显像。观察荷瘤裸鼠肿瘤部位放射性浓聚的情况,对比观察阻断与非阻断处理所产生的差异,并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不同时间点肿瘤部位与对侧同等位置、同等大小非肿瘤部位放射性计数的比值,即T/NT比值(target tonon-target ratio),比较两种模型肿瘤部位放射性浓聚的差异。采用SAS9.1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数据进行两样本t检验(或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分子探针99Tcm-ZEGFR∶1907经HPLC测定放射峰呈单峰,保留时间约为23min,即刻标记率高,为96.485±1.42%。6h以内标记物的标记率仍>95%,且保留时间固定,未见漂移。在生理盐水及人新鲜血清中37℃恒温孵育后,6h内分子探针标记率均>90%,且保留时间均较固定,未见漂移。分子探针由尾静脉注入荷SKOV3细胞裸鼠体内后1小时取到裸鼠尿液,离心后取上清液于不同时间点用RP-HPLC测定放化纯,4小时内均在80%以上,尿液放射峰出现时间主要在约23min处,其前面约19min处出现一小代谢物峰,没有游离99TcmO4-出现。
  人卵巢癌SKOV3细胞对99Tcm-ZEGFR∶1907的体外摄取率除1h(t=0.32,P=0.7573>0.05)外,均高于人乳腺癌MDA-MB-435S细胞(t=3.28-24.05,t'=16.21,Z-2.80,均P<0.05),且在12h时达到最大值,为9.99%,之后略降低,但变化不大。各个时间点99Tcm-ZEGFR∶1907在SKOV3细胞中的滞留率均高于MDA-MB-435S细胞(t=18.38-39.85,均P<0.0001),且随时间延长滞留率下降减慢,并逐渐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阻断组SKOV3细胞在加入99Tcm-ZEGFR∶1907前20min加入过量的未标记的ZEGFR∶1907后,4h时的细胞摄取率从(5.52±0.43)%降到了(2.69±0.26)%,有显著性差异(t=13.67,P<0.0001)。
  荷瘤裸鼠体内分布结果表明99Tcm-ZEGFR∶1907在EGFR高表达SKOV3荷瘤裸鼠肿瘤组织内分布较高,其T/M比值由1h的(2.60±0.06)增长至6h的(7.05±0.14),肾脏中的放射性分布最高,其次为肝脏。此外,除肝脏和肾脏外,99Tcm-ZEGFR∶1907在大部分正常组织或器官中被快速清除。EGFR高表达SKOV3荷瘤裸鼠各时间点的T/M比值均高于EGFR低表达MDA-MB-435S荷瘤裸鼠(Z=2.00-2.01,均P<0.05)。阻断处理后体内分布4h时的T/M比值由4.95±0.09降到了1.34±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16, P=0.0453<0.05)。
  荷瘤裸鼠体内显像结果示,SKOV3荷瘤裸鼠体内显像1h时肿瘤部位即可见放射性核素聚集,且随着时间延长,放射性聚集程度逐渐增加,T/NT比值10h时最高(6.61±0.09)。然而,EGFR低表达的MDA-MB-435S荷瘤裸鼠及阻断组SKOV3荷瘤裸鼠肿瘤部位始终未见明显放射性核素聚集,T/NT值均低于未阻断的SKOV3荷瘤裸鼠,各时间点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01)。
  结论:99Tcm标记的EGFR小分子靶向结合蛋白ZEGFR∶1907即刻标记率高,体内外稳定性好。99Tcm-ZEGFR∶1907分子探针可被EGFR高表达的肿瘤组织特异性摄取,且肿瘤细胞EGFR表达水平越高,其对探针摄取越高。在体内高表达EGFR肿瘤显像有明显的特异性99Tcm-ZEGFR∶1907浓聚,99Tcm-ZEGFR∶1907有望成为EGFR表达阳性的肿瘤早期诊断和特异性监测的核素分子探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