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牦牛源益生性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
【6h】

牦牛源益生性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乳酸菌的主要分类鉴定方法及其在消化道内的分布

1.1.1乳酸菌的主要分类与鉴定方法

1.1.2乳酸菌的肠道内分布

1.2乳酸菌的生理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的探究

1.2.1乳酸菌的生理特性

1.2.2乳酸菌的生物学功能

1.3乳酸菌作为微生态生物制剂以及在临床应用上的进展

1.3.1改善肠道环境

1.3.2幽门螺杆菌

1.3.3肠炎

1.3.4乳酸菌作为一种新型微生态生物制剂在养殖生产业上的应用

1.4乳酸菌的研究应用展望

第二章 牦牛源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

2.2.1菌株及细胞来源

2.2.2实验动物

2.2.3主要试剂

2.2.4主要细菌培养基

2.3 方法

2.3.1乳酸杆菌的分离及生化鉴定

2.3.2乳酸杆菌强酸耐受性试验

2.3.3乳酸杆菌高浓度胆盐耐受试验

2.3.4乳酸杆菌分离株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抑制性试验

2.3.5乳酸杆菌目标株的安全性接种试验

2.3.6乳酸杆菌目标菌株的分型鉴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乳酸杆菌初选株的分离纯化结果及其菌落形态特征

2.4.2 乳酸杆菌分离株的生化鉴定结果

2.4.3 乳酸杆菌分离株的强酸和高浓度胆盐耐受性筛选试验结果

2.4.4 两株目标菌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111的抑制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2.4.5两株目标菌的生物安全性接种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2.4.6 两株目标菌的16S rRNA检测结果与分析

2.4.7 目标菌株FYL1的核苷酸同源性分析

2.5 讨论

第三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微生态生物制剂是发展绿色养殖业的关键,而乳酸菌又是目前应用的微生态生物制剂中最重要的有益菌组成成分之一。乳酸菌作为动物机体内正常的主要生理菌群之一,其能够粘附在下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的表面上,并对其黏膜具有占位性保卫效用,进而还能在机体内发挥统制内毒素、遏制消化道内腐败菌生长繁衍和腐化代谢物的生成,产生营养物质,激发组织生长发育等很多有益效用,并对生命体的营养状况、生理机能、细胞沾染、药品成效、毒力反映、免疫反应和瞬间的应激反应等产生重要影响。第一章综述了乳酸菌的分类与鉴定、其在消化道内的分布定植、生理特性和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工农、养殖生产业中的应用及分析,并对乳酸菌的研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试验部分对从牦牛小肠黏膜内表面刮取并分离出的2株牦牛源乳酸杆菌FYL1和FYL11菌做生理生化等鉴定,并对此2株目标菌的生物学特性做进一步检测,为其运用于相关领域的临床探究提供理论根据。试验选用传统经典的MRS选择培养基,取牦牛小肠黏膜活检组织进行逐级分离纯化乳酸杆菌的方法。然后对最终分离出的菌株做生理生化学判定及16S rRNA基因测序,并对其耐受强酸和高浓度胆盐的特征、抑制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特性以及生物安全性等做进一步的分析。结果从健康仔牦牛的小肠黏膜活检组织中最终纯化出2株牦牛源乳酸杆菌FYL1与FYL11,相关数据表明此2种菌株均可在MRS选择培养基中成长良好,且能够耐受pH=2的强酸和0.40%的高浓度胆盐条件;对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111有着很好的抑制效果;另外两株目标乳酸杆菌FYL1和FYL11的安全性试验表明,其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能。而其中之一的FYL1菌株的鉴定结果为约氏乳酸杆菌。通过本研究说明牦牛源乳酸杆菌FYL1和FYL11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其对于强酸、高浓度胆盐的耐受特性和抵抗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生物学性能皆较好,具备作为新型微生态益生菌生物制剂,运用于牦牛饲养领域的潜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