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市售中成药铝残留的测定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6h】

市售中成药铝残留的测定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中成药铝残留测定中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实验方法的建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不同厂家、不同剂型、不同批号对中成药铝残留的影响程度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材与中成药中铝的污染原因及铝残留的研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近年来,随着绿色中药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中药中的有害金属残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铝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据研究表明,铝在人体内的含量超标可能造成对组织和器官的伤害,具体表现在对血液及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可以加重或诱发老年痴呆症,以及直接干扰骨的矿化及骨样组织的成熟等等。关于铝富集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的报道研究越来越多,对中成药中铝残留的限量也随之重要。
  中成药中铝污染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因工农业迅速发展遭到污染,中药材的采收、加工、辅料、包装、贮存、运输过程,以及种植的过程中农药、化肥等的使用,都有可能造成中药材铝残留含量超标。因此,中成药中铝残留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逐步重要起来。由于中成药的成分复杂,目前对于中成药的前处理方法研究也处于摸索阶段。本实验以常用的市售中成药藿香正气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中成药进行铝残留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优化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铝残留含量的实验条件,并且在建立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厂家不同批号以及不同剂型的藿香正气的铝残留进行测定,从而进一步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剂型以及不同制备方法对中成药造成的铝残留的影响。
  方法:
  第一部分中成药铝残留测定中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实验方法的建立
  一中成药的传统前处理方法有干灰化法、湿法消化、酸提取等,但大多消耗时间较长、容易造成待测元素的污染及损失。鉴于中成药传统前处理方法的缺点,本实验选择了新型的前处理方法-微波消解法,此方法快速、试剂用量少、环保,对环境污染小,提取时间短,操作容易控制,空白值低,回收率也很好。
  实验中藿香正气的剂型较多,其中中成药丸剂、片剂均不能满足微波消解的实验要求,均需进行研磨粉碎,得到均匀较细的粉末,备实验用。实验中以MOS级硝酸、过氧化氢组成消解液,不同比例的硝酸和过氧化氢经过比较,采用3ml硝酸、2ml过氧化氢组成消解液,微波消解仪在温度主控模式下,分三个阶段消解样品,得到几近澄清的消解液。此种前处理方法还适用于滴丸、颗粒剂等多数中成药剂型。
  二据已有报道,目前对铝残留的含量测定有很多方法,例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铬天青S比色法、Na2EDTA滴定法、铬天青S-OP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法、以及近年经过优化的超声波酸浸-次灵敏线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等等。其中仪器分析方法测定铝含量,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对微量铝的测定更准确。
  本实验中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铝残留含量的测定。实验中采用日立Z-2000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中成药藿香正气的样品,测定波长经过比较优化而采用的是次灵敏线257.4nm,此波长空白值极低,干扰少,较好的满足实验要求。铝的最灵敏线394.4nm的灵敏度也较好,经过实验对比,铝的最灵敏线处测定时受外部环境、试剂、水等试验因素的影响较大,空白值亦较大,影响铝浓度的准确测定。
  另外,在石墨管加热过程中,样品容易因加热而暴沸造成损失,因温度过低又会造成样品干燥不完全,继而造成在灰化阶段时样品迸溅而使测量的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降低。同时,为保证样品充分干燥且又不损失,本研究中选择二次干燥法并适当延长干燥时间,选用(80~80℃,1s+10s)和(80~220℃,30 s+5 s)干燥效果非常好。
  再者,选择最佳的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以及时间也很有重要性,实验过程中这些因素可以保证样品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除尽干扰,从而达到延长石墨管的使用寿命的目的。实验证明选择二次灰化效果好,即在较低的温度下(220~700℃,10 s+10 s)进行灰化。
  第二部分不同厂家、不同剂型、不同批号对中成药铝残留的影响程度的研究
  中成药中铝残留的影响因素较多,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中成药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铝残留,实验分别对3个不同厂家的5个不同批号的霍香正气蜜丸、3个不同厂家3个不同批号加味藿香正气蜜丸、3个不同厂家的3个不同批号的藿香正气片、以及一个厂家的3个不同批号的新剂型藿香正气滴丸进行铝残留含量的测定,得到比较全面的数据系统,对数据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结果对比分析,采用明矾炮制的半夏作为原料的藿香正气蜜丸的铝残留含量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采用生半夏为原料的其他剂型,而采用生半夏为原料的片剂因制备工艺比口服液、滴丸的制备工艺相对复杂,辅料增多,污染几率增大,铝含量也相对偏高。生产规模较大以及技术较先进的厂家生产的中成药铝含量也要相对较低,所以不同厂家对中成药铝含量也存在一定影响。同一生产厂家的不同批号的中成药铝残留含量也有差异,说明在生产条件以及制备工艺相同的条件下,原材料对铝残留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结果:微波消解实验中以MOS级硝酸、过氧化氢组成消解液,采用3ml硝酸、2ml过氧化氢组成消解液,微波消解仪在温度主控模式下,分三个阶段消解样品,得到几近澄清的消解液。此种前处理方法还适用于滴丸、颗粒剂等多数中成药剂型。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铝残留含量的测定。实验中采用日立Z-2000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测定波长采用的是次灵敏线257.4nm,,在石墨管加热过程中,选用二次干燥法(80~80℃,1s+10s)和(80~220℃,30 s+5 s)干燥效果非常好,灰化阶段选择二次灰化法效果好,即在较低的温度下(220~700℃,10 s+10 s)进行灰化。
  各个厂家样品的铝残留含量见Fig.4、5、6、7.
  结论:明矾炮制是造成中成药霍香正气丸中铝残留较高的重要因素,但是复杂的制备流程、辅料的添加等均增加铝污染的几率。因此,中成药制备的各个环节均有可能造成铝污染,制备工艺的影响较大。
  本实验建立了中成药的铝残留测定是前处理方法以及优化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定中成药铝残留含量的实验条件,并通过数据分析影响中成药藿香正气的铝残留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厂家采用不同原材料、不同制备工艺、不同剂型对铝残留造成的影响。从而为中成药铝残留的测定提供了较好的实验方法以及数据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