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研究——以上海、南京、广州为中心(1923—1949)
【6h】

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研究——以上海、南京、广州为中心(1923—1949)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解题

二、学术史回顾

三、本文主要采用的文献材料

第一章 电政的开始

第一节 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电业务的演变

第二节 广播事业产生之前的无线电法规与基础建设

一、涉外的专门法规与中外无线电冲突

二、对无线电事业管理的专门机构

三、专门人才的培养

第二章 近代中国广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无线电广播在中国产生

一、世界广播事业的发展

二、无线电广播进入中国

第二节 中国政府对广播进行规范管理

一、政府针对无线电广播制定的法规与政策

二、广播专门人才的培养

第三节 全国广播事业概况

一、电台概况

二、收音情况

第四节 1937年后政府发展广播事业的努力

第三章 偏重娱乐的上海广播

第一节 广播在上海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早期的上海广播

二、战乱时期的广播管理

三、战后广播秩序的恢复

第二节 上海的广播节目

一、广播节目内容简析

二、广播节目的娱乐性

三、上海广播对政治与社会事务的参与

四、电台广告与播音员明星化

第三节 收音机与听众

一、听众的情况

二、听众中的专业和业余团体

第四章 国民政府的喉舌:南京中央广播电台

第一节 早期运营

一、南京广播电台的建立

二、电台的扩建

第二节 与国家政治同步的中央广播电台

第三节 电台与传统媒体的配合

一、南京中央广播电台的节目构成

二、为政府发声的电台节目

三、南京中央广播电台的广告

第五章 华南广播事业的中心:广州

第一节 无线电台的建立

第二节 广播电台的法规与基础设施

一、政府对电台的规管

二、省政府对广播接收的推广

第三节 广州的广播节目

一、广播节目内容简析

二、电台广告

第四节 收音机与听众

第六章 无线电广播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一节 无线电爱好者和无线电刊物

一、无线电爱好者的涌现

二、关于无线电的主要刊物

三 关于无线电的专著

四、各种娱乐性的商业无线电刊物

第二节 对大众娱乐方式的影响

一、广播对某些娱乐团体、行业的冲击

二、广播表演艺术与规范

三、对传统表演形式的影响——以说书和弹词为例

第三节、无线电概念的渐入人心

一、人们对无线电的期望

二、无线电术语的普及

第四节 标准时间授时的真正实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29年国内无线电台电机数量表

附录二:民国时期上海广播电台一览表

附录三:南京中央广播电台节目结构图

后记

展开▼

摘要

清末到民国,无线电技术刚一传入中国,便受到官方的关注和民众的欢迎。官方对无线电的主管机构分别为邮传部、交通部。官方对无线电业务的管理逐步加强,无线电从传统的“路船邮电”四政慢慢分离,随着机构设置、政府法规、专门人才、电台建设这几个方面的逐步完备,使得从无线电中逐渐衍生出的广播事业,越来越多地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政府也因势利导,利用广播作为其宣传和教化的工具。本文以1923年中国上海出现第一个广播电台开始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时作为考察时段,以较有特色的的三大城市——上海、南京、广州作为考察中心,探讨民国时期广播事业在中国发展的概况。不同地域的广播事业有不同的发展状态。简而言之,如果考虑用“偏重娱乐”来形容上海的广播事业的话,那么,大概可以考虑用“偏重宣传”来概括南京和广州的广播事业。广播的出现,对民众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它也改变了人们的一些传统生活方式,甚至对一些传统媒体或者传统表演形式产生了冲击。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广播在各个城市的效果,对当时民众对新生媒体的反应做一了解,从中探究一种新生媒体对市民、社会的某些侧面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