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中华报》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
【6h】

《新中华报》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价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陕甘宁边区”概念界定

1.3.2 “社会教育”概念界定

1.4.1 研究的重点、难点

1.4.2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新中华报》报道社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社会教育的必要性

2.1.1 巩固中国共产党边区政权的需要

2.1.2 抗战的需要

2.1.3 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需要

2.2 《新中华报》报道社会教育的可能性

2.2.1 《新中华报》报道社会教育契合时代要求和社会现状

2.2.2 《新中华报》自身特点有助于报道社会教育

第三章 《新中华报》报道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3.1 关于边区政府社会教育文件的报道

3.2 关于边区社会教育组织形式的报道

3.2.1 冬学运动

3.2.2 夜校

3.2.3 识字组

3.2.4 俱乐部

3.2.5 民教馆

3.3 关于边区社会教育成果与不足的报道

3.3.1 成果

3.3.2 不足

3.4 关于边区社会教育先进模范的报道

3.4.1 模范个人

3.4.2 模范地方

3.4.3 模范组织

第四章 《新中华报》报道社会教育的效果评析

4.1 《新中华报》报道社会教育的特点

4.1.1 坚定的政治性

4.1.2 鲜明的时代性

4.1.3 内容的针对性

4.2 《新中华报》报道社会教育的作用

4.2.1 巩固了中国共产党在边区的政权

4.2.2 支援了抗日战争

4.2.3 促进了边区社会教育的发展

4.2.4 提高了边区民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4.3 《新中华报》报道社会教育的局限性

4.3.1 “四开三日刊”无法适应社会教育的需要

4.3.2 “突击式运动方式”给边区的日常性工作带来冲击

第五章 《新中华报》报道社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5.1 合理选择报道内容

5.1.1 坚持全方位多角度报道

5.1.2 坚持贴近民众需求报道

5.1.3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报道

5.2 灵活运用报道技巧

5.2.1 运用议程设置,构筑舆论环境

5.2.2 善用权威信源,掌控舆论方向

5.2.3 重视典型报道,发挥榜样力量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杰;

  •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柴观珍;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0:58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