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途径研究
【6h】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途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 网络与网络道德教育

1.1 网络的起源与发展

1.1.1 从阿帕网到互联网

1.1.2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1.1.3 互联网应用极大丰富

1.2 网络社会

1.2.1 网络社会的内涵

1.2.2 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

1.2.3 网络社会的发展过程

1.3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1.3.1 网络道德教育

1.3.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1.3.3 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3.4 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践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行为和网络道德

2.1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网络道德发展过程

2.1.1 大学生网络参与积极,网络应用丰富多彩

2.1.2 大学生网民呼唤网络道德教育

2.1.2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发展过程

2.2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2.2.1 价值偏离和理想追求的降低

2.2.2 附和庸俗文化和低级趣味

2.2.3 部分大学生网络成瘾和人格异化

2.3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自身因素

2.3.1 网络道德认知

2.3.2 网络道德情感

2.3.3 网络道德行为

2.4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外部原因

2.4.1 社会主义特色网络文化发展滞后和政府监管的缺位

2.4.2 网络媒体缺乏自律

2.4.3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滞后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明确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目标

3.1.1 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高尚的理想追求

3.1.2 引导大学生成为先进文化的接受着和传播者

3.1.3 引导大学生健全网络人格和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

3.2 坚持环境教育和主体意识教育

3.2.1 环境和环境教育

3.2.2 大学生主体意识教育

3.2.3 坚持环境教育和主体意识教育并重并举

3.3 发挥政府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主要起环境建设作用

3.3.1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特色的网络文化,传播先进文化

3.3.2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3.3.3 对主流网络媒体实施强力监管,加强立法

3.3.4 打击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环境

3.4.强化高校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主要起主体意识培养作用

3.4.1 继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主渠道作用

3.4.2 拓展网络道德的平台,建设网络校园文化

3.4.3 加强法制教育,用鲜活的案例辅助教学

3.4.4 对网络道德失范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3.5 家庭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起辅助作用

3.5.1 借鉴中华传统家庭道德教育的经验

3.5.2 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并以身示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危害性,大量不良信息充斥网络,如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甚至于意识形态、价值观的侵蚀,如带有煽动暴乱、破坏团结的言论等等,社会危害性极大,给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良影响。着眼长远,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优化网络环境和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政府要担当起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的职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把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带到网络阵地,同时,加强对网络的监管;网络媒体要加强自律,在抓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高校在建设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同时,要把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唤醒大学生的网络参与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逐步形成网络参与的道德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不文明行为作斗争;家庭环境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一方面建设和优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环境,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主体意识教育,并重并举。
   通过发挥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系统功能,发挥整体的作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