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中国移植前苏联检察制度问题研究
【6h】

新中国移植前苏联检察制度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 言

第一章 导论:法律移植的分析立场

1.1 学术界对法律移植的两种分析立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1.2 本文所采用的分析立场:本土主义

第二章 新中国移植前苏联检察制度的背景分析

2.1 移植前国内已有的相关制度资源

2.1.1 中国古代的御史制度

2.1.2 清未民国时期的检察制度

2.1.3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检察制度

2.2 决定新中国移植前苏联检察制度的背景因素

2.2.1 古代御史制度随着中国传统法制的瓦解而消亡

2.2.2 民国时期的检察制度作为“旧法制”被废除

2.2.3 新中国与前苏联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和相似的政权建设需要

2.3 小结:新中国初期的检察制度的建立走上“独木桥”

第三章 新中国对前苏联检察制度的移植及其本土化

3.1 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与前苏联的检察制度

3.1.1 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

3.1.2 作为供体的前苏联检察制度

3.2 新中国对前苏联检察制度的移植

3.2.1 理论移植

3.2.2 立法移植

3.2.3 移植内容的本土化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检察制度中的本土法文化因素

4.1 新中国初期检察制度中传统法文化因素的内在影响

4.1.1 古代御史制度的内在影响

4.1.2 集权主义与“泛政治化”的内在影响

4.2 新中国现实政治影响下形成的法文化因素

4.2.1“人民性”:新中国的合法性体现

4.2.2 党的领导:新中国的治理方式

4.2.3 民主集中制在检察制度中的体现:检察委员会制度

第五章 新中国移植前苏联检察制度的总结

5.1 新中国检察制度稳定存在的内在机理

5.2 新中国的检察制度是前苏联检察制度在我国的本土化

第六章 启示:政治引导型国家的法律移植

6.1“政治引导型国家”释义

6.1.1“政治引导型国家”概念的提出

6.1.2 为什么说新中国是“政治引导型国家”

6.2 政治引导型国家法律移植的特点

结 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现行检察制度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新确立的,学术界对现行检察制度改革产生了明显的分歧,这与检察制度稳定存在、法律监督职能不断强化的事实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试图采取一种更加符合历史和现实的本土主义分析立场,将检察制度这一具体制度从法律移植的角度进行专门的考察和研究,来弄清新中国检察制度稳定存在的内在机理。在移植前苏联检察制度前,国内已有的相关制度资源因为时代要求、政治因素或自身局限,都难以满足新中国的相关制度建设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共同的意识形态和相似的政权建设需要,新中国最终选择移植前苏联检察制度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作为法律移植的供体,前苏联检察制度是在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有着深刻的国内背景。新中国为移植前苏联检察制度在理论移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对移植的立法经过的历史考察和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因为政权建设的需要新中国对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很多内容进行了移植;另一方面又因为国内背景的不同和政治形势的变动对移植的主要内容--包括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领导体制和职权配置进行了本土改造。不过,新中国的检察制度仍然包含了一些本土法文化因素,包括古代御史制度、集权主义和泛政治化等传统法文化因素的影响,以及“人民性”、“党的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等新中国现实政治影响下形成的法文化因素。正是这些移植内容的本土化和本土法文化因素的存在,共同构成了新中国的检察制度;也正是因为新中国在通过移植建立自己的检察制度时走了一条本土化的道路,并承担了一系列政治和社会职能,而这些正是新中国检察制度稳定存在的内在机理。最后,本文认为新中国作为一种“政治引导型国家”,在进行法律移植时有一些自身的特点,而其核心是要如何处理法律移植与政治权威及其“政治引导”之间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