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423例孕妇孕期营养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性研究
【6h】

423例孕妇孕期营养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1.目的:
   了解孕妇孕晚期营养状况,探讨孕妇孕晚期营养及孕期营养相关血清学指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
   2.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2月到2011年1月在义乌市及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且处于孕晚期(孕32-37周)的孕妇423例,孕妇入组时抽取孕妇静脉血检测营养相关血清学指标,如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C肽、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H)、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H)、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 a)、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所有入组孕妇随访至分娩时,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将孕晚期孕妇分为低出生体重儿组(LBW组)、正常儿组(NBW组)和巨大儿组(LBG组),三组孕妇例数分别为12例、375例及36例。
   3.结果:
   ①经方差分析,LBW组、NBW组、LBG组三组孕妇孕前体重、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在三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孕期增重P<0.05,余P均<0.01),遂行两两比较(LSD法),LBW组孕前体重显著低于NBW组(P<0.05),LBW组孕期增重、孕前BMI指数与NBW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LBG组孕前体重、孕前BMI指数及孕期增重均显著高于NBW组(P均<0.01);LBw组孕前体重、孕前BMI指数及孕期增重均显著低于LBG组(孕期增重P<0.05,余P均<0.01)。
   ②经方差分析,三组孕妇每人每日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VitB2、VitC、钙、铁及叶酸的摄入量在三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叶酸P<0.01,余P均<0.05),能量及余营养素摄入量在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遂分别对三组孕妇每人每日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VitB2、VitC、钙、铁、叶酸的摄入量这7项指标行两两比较(LSD法):LBW组孕妇每人每日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VitB2、VitC、钙、铁、叶酸的摄入量与NBW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LBG组孕妇每人每目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VitB2、VitC、钙、铁、叶酸的摄入量均显著低于NBW组(碳水化合物、VitB2、铁P<0.05,余P均<0.01);LBW组孕妇每人每日的碳水化合物、VitC均显著高于LBG组(P均<0.05),LBW组孕妇每人每日的膳食纤维、VitB2、钙、铁、叶酸的摄入量与LBG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通过单样本t检验,比较全部入组孕妇孕晚期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tion intake,RNI)之间的差异,所有入组孕妇孕晚期平均每人每日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VitB1、VitB2、VitC、钙、铁、锌及叶酸的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的百分比分别为76.21%、94.84%、139.2%、46.51%、68.40%、77.33%、134.7%、82.59%、63.35%、65.29%、95.76%及44.69%(除蛋白质及锌P>0.05外,余P均<0.01)。分别比较三组孕妇孕晚期平均每人每日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VitB2、VitC、钙、铁、叶酸这7项营养素的摄入量与RNI之间的差异,LBW组、NBW组及LBG组三组孕妇孕晚期平均每人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RNI百分比分别为51.52%、46.96%、40.10%(P均<0.01);三组孕妇孕晚期平均每人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占RNI百分比分别为62.80%、70.33%、49.87%(P均<0.01);三组孕妇孕晚期平均每人每日VitB2摄入量占RNI百分比分别为105.3%、138.8%、102.4%(NBW组P<0.01,余P均>0.05);三组孕妇孕晚期平均每人每日VitC摄入量占RNI百分比分别为101.00%、83.94%、62.37%(LBW组P>0.05,余P均<0.01);三组孕妇孕晚期平均每人每日钙摄入量占RNI百分比分别为52.36%、65.09%、48.96%(P均<0.01);三组孕妇孕晚期平均每人每日铁摄入量占RNI百分比分别为64.34%、66.49%、53.31%(P均<0.01);三组孕妇孕晚期平均每人每日叶酸摄入量占RNI百分比分别为42.84%、45.75%、34.27%(P均<0.01)。日常膳食之外额外添加钙剂孕妇占92.91%,而额外添加多种维生素制剂、铁剂、叶酸及锌剂的孕妇分别占28.84%、36.64%、43.50%、7.33%。
   采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全部入组孕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产能占能量的构成比与三大营养素推荐构成比之间的差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产能占能量的构成比分别为39.66±11.65%、17.99±3.61%、42.99±10.68%,其中碳水化合物占能量的构成比显著低于推荐构成比(P<0.01),蛋白质、脂肪产能占能量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推荐构成比(P均<0.01)。进一步比较三组孕妇孕晚期三大营养素的产能占能量构成比与三大营养素推荐构成比之间的差异,结果基本上与上述结果相符。
   ③经方差分析,孕妇血ApoAl、ApoB、C肽、HbAlc、LDL-CH、Lpa、胆固醇这7项指标在三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HbA1c与LpaP<0.05,余P均<0.01),HDL-CH、胰岛素、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这4项血指标在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O.05),以LSD法行两两比较,LBW组孕妇孕晚期血ApoA1显著高于NBW组(P<0.01),余营养相关血清学指标在LBW组与NBW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LBG组孕妇孕晚期血ApoA1、LDL-CH、胆固醇均显著低于NBW组(血ApoA1 P<0.05,余P均<0.01),LBG组孕妇孕晚期血HbA1c、ApoB、C肽、Lp a均显著高于NBW组(P均<0.05);LBG组孕妇孕晚期血ApoA1、胆固醇、LDL-CH均显著低于LBW组(LDL-CH P<0.05,余P均<0.01),LBG组孕妇孕晚期血ApoB、C肽、HbA1c、Lp a均显著高于LBW组(HbA1c P<0.05,余P均<0.01)。
   ④应用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发现:孕前体重、孕前BMI指数、孕期增重,及孕妇孕晚期血ApoB、C肽、HbA1c均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288,0.240,0.194,0.210,0.165,0.165;P均<0.01),而孕妇孕晚期VitC摄入量,及孕妇孕晚期血ApoA1、LDL-CH、胆固醇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r=-0.148,-0.133,-0.176,P均<0.01),余营养相关指标与出生体重均无明显线性相关(P均>0.05)。
   4.结论:
   ①所有入组的孕妇孕晚期能量摄入偏低,且三大营养素结构失衡,其中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明显偏低,脂肪摄入量明显偏高,蛋白质摄入量尚在正常范围;孕晚期孕妇日常摄入VitB1、VitC、钙、铁、叶酸均明显不足;
   ②孕妇孕晚期血ApoB、C肽、HbA1c均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孕妇孕晚期血ApoA1、LDL-CH、胆固醇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
   ③孕晚期孕妇每人每日的VitC摄入量低于102.98mg/d将增加巨大儿发生的风险:
   ④孕妇孕晚期血ApoA1低于2.02g/L,或血C肽高于1.03μg/L,亦或者HbA1c高于5.66%均可作为巨大儿的预警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