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汉大墓明器俑功能研究——兼析秦汉阴世观念的转变
【6h】

西汉大墓明器俑功能研究——兼析秦汉阴世观念的转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版目录

前言

第一章研究史和方法论

1.1“俑”的涵义考

1.2西汉明器俑的研究史

1.3关于西汉俑丧葬功能的探讨

1.3.1观点一:汉俑是“殉人的替代品”

1.3.2观点二:“死者财富与社会地位的象征”

1.3.3观点三:招魂附魄之用器

1.3.4观点四:镇墓辟邪说

1.4西汉俑功能研究的再检讨

1.4.1倾向一:在墓葬的时代政治背景中探寻随葬俑的含义

1.4.2倾向二:随葬俑与灵魂世界的信仰有关

1.5方法论与本文研究视野

1.5.1人工产品分类

1.5.2后过程考古学

1.5.3研究设计和行文结构

第二章西汉大墓明器俑及其象征性

2.1西汉明器俑分类

2.2汉墓结构与明器俑功能研究

2.2.1西汉墓葬形制的变革

2.2.2西汉明器俑的分布规律和象征性

2.3.西汉俑与先秦楚文化明器比较研究

2.3.1楚文化镇墓兽:引魂升仙的媒介

2.3.2楚俑:汉俑兴起的先声

第三章汉墓艺术:俑的功能的旁证

3.1楚汉帛画:对灵魂归宿的不同构想

3.2马王堆与曾侯乙墓漆棺比较

3.3汉墓壁画:神仙世界的图像

3.4汉墓丧葬文化的其他新特点

第四章讨论:汉俑艺术和秦汉阴世观的变革

注释

参考文献

图版(一)

图版(二)

附表一:西汉有俑随葬的大墓原始材料一览表

附表二:西汉大墓随葬俑出土情况一览表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文章通过运用后过程考古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方法,对西汉高等级大墓随葬明器俑进行功能研究和象征性的考察。不同于以往研究中注重以史为证,认为丧葬明器的变化是现实世界的反映,而将秦汉俑看作是“殉人替代物”的传统观点,本文认为,秦汉大墓中俑葬的兴起与当时新的阴世观念息息相关,是社会意识形态变革在物质文化上的反映。灵魂的概念不再抽象而模糊,它既有生人的喜好又有游历仙界的需要,但却不再飞扬于墓外某个未知的仙境,而是永久地留驻在墓葬这个地下之“家”,直至“千秋万岁”。  受这一新的阴世观的支配,丧葬明器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陶、木质人形俑取代青铜礼器成为随葬品的大宗,被设计成具有辟邪、侍从如生人、娱神降神等多重功能,安置于墓室内外各处。某种意义上,西汉明器俑不仅是观念化的象征符号,更被认为发挥着实效、是功能性的,在满足了死者灵魂种种世俗需要的同时更致力于为亡灵的世界营造一种仙境的氛围。  基于后过程考古学主张将一种文化现象放在它相关的考古背景中进行观察、注重各种相互关联性的研究视野,本文在研究西汉大墓俑的同时,对西汉墓葬形制和同期其他丧葬艺术形式如帛画、漆棺画、墓室壁画等给予了普遍的关注。并尝试运用一种比较的方法,将西汉丧葬艺术与东周同类艺术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更好地揭示秦汉阴世观转变的轨迹。另外,文中还借助宗教人类学和古文献的爬梳对文章观点予以佐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