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董事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元分析
【6h】

中国董事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研究的理论基础

2.2董事会治理的界定

2.3企业绩效的基本概念与评价方法

第三章 元分析简介

3.1元分析的发展历史

3.2元分析的研究步骤

3.3元分析的计算标准

3.4元分析的优缺点

第四章 实证研究

4.1研究假设

4.2研究设计

第五章 元分析结果及讨论

5.1同质性检验

5.2董事会治理效率具体分析

5.3出版偏倚分析

5.4亚组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研究贡献

6.3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从世界范围看,董事会治理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领域。近20年来,董事会治理研究从逐步以美国为主到英、美、日、德等主要发达国家,进一步扩展到转轨时期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众多学者将董事会治理的研究由基础研究扩展到董事会治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试图探索董事会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提升董事会治理质量来提高企业绩效,如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兼任等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但是,如何构建适合本地区企业的董事会治理结构和框架,成为学术界普遍争论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从独立董事制度引入我国至今,关于我国董事会治理研究层出不穷,但一直未有定论。这给企业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带来一定的困惑。虽有学者采用传统定性文献综述方法,对我国近年来董事会治理研究进行总结梳理,但传统描述性文献综述往往带有作者一定的主观片面性,缺乏有力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做支撑,并难以提供一套有效的可重复的研究体系。
  本文采用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通过搜集各学术论文数据库2002年以来关于董事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文献,并按照确立的文献搜集标准,共整合了38篇中英文献,其中期刊、会议论文等被公开发表的22篇,硕博士论文16篇,获取了以皮尔逊相关系数为效应值的91个研究变量、31737个总样本量。采用元分析方法不仅能够保持传统综述研究全面性的特性,而且能够克服传统综述研究的不足,得出更具普适性的结论,使结论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通过元分析专业软件CMA2.0数据再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第一,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即企业绩效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并无证据显示我国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会提高企业经营业绩;董事长同时兼任总经理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面效用。第二,国有产权负向调节了我国董事会的治理效率,尤其是国有企业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兼任将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该结论同时支持了国有股权私有化改制的正确性。第三,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并不能很好的解释我国董事会构成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资源依赖理论更好地解释了我国董事会治理效率。
  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董事会治理的研究,而且为近年来所有关于我国董事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争论作了一个总结,并给出了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结论,从而为我国公司治理的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