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大型蚤急性毒性实验的水质监测技术构建
【6h】

基于大型蚤急性毒性实验的水质监测技术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水体突发性污染事故及水体应急监测技术概况

1.1水体突发性污染事故概况

1.2 水体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

1.3基于生物毒性的水质应急监测技术

1.4 基于生物毒性的水质应急监测技术构建的必要性

第2章 测试目标污染物及受试生物概述

2.1 测试目标污染物

2.2 受试生物

第3章 不同污染物暴露下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效应

3.1研究目的

3.2材料与方法

3.3结果与分析

3.4结论

第4章 不同污染物暴露下大型蚤的行为反应

4.1研究目的

4.2材料与方法

4.3结果与分析

4.4结论

第5章 不同污染物暴露下大型蚤半数死亡时间(THL)模型的

5.1研究目的

5.2材料与方法

5.3结果与分析

5.4结论

第6章 污染物暴露下大型蚤组织水平心脏跳动变化

6.1研究目的

6.2材料与方法

6.3结果与分析

6.4结论

第七章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水体污染事故是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恶性事故。因此,水体污染事故的预防及针对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日益成为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水体污染物含量突发性升高的情况下,目前尚无有效措施对其实现原位、实时、快速的应急监测,缺乏相关应急预案和措施的技术支持。
  本研究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南四湖退化湿地生态修复及水质改善技术与示范课题”(2009ZX07210-009)中的子课题之一,以大型蚤(Daphnia magna)为指示生物,探讨了基于生物毒性的水体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结合现场污染情况调查建立污染物优控名单,对大型蚤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物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大小不同,这可能与它们的致毒机理不同有关。
  在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测试基础上,研究了污染物对大型蚤产生毒性效应点的时间,并研究了在毒性效应点处,大型蚤行为指标如枝角摆动和翻转次数、组织水平指标如心脏跳动次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毒性效应点出现时间随污染物不同有所不同,且偏差较大,大型蚤行为变化和暴露浓度之间呈显著相关的线性关系,不同污染物之间既有明显的相似性变化趋势,又有明显的程度上的不同。首先,在变化趋势上,不同指标都会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出现明显的相似变化趋势。而通过对指标变化程度分析,大型蚤同一指标的变化在不同污染物暴露中具有明显差异,相关变化特征应该与污染物的不同毒性作用机理有关系。
  通过建立污染物暴露下大型蚤半数死亡时间(Time of Half Lethal,THL)模型,说明大型蚤的存活时间与环境压力大小直接相关。不同污染物暴露下,可建立统一的大型蚤半数死亡时间(THL)模型:THL=AxB,其中THL为大型蚤半数死亡时间,为现场原位监测值,x为通过比对分析出的水体内污染物浓度,A和B为一定范围的系数:10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