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古代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及融合述论
【6h】

古代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及融合述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古代日本善于吸收中国文化的成因

1、岛国环境的影响

(1)“无常观”及危机意识

(2)缺乏创造力及文化落后

(3)存有安全感

(4)便利的交通条件

2、“中空”文化及多元化的思维模式

3、民族的单一性

4、成功经验的深刻体会及侵朝失败的教训

二、古代日本摄取中国文化的内容

1、物质文化的输入

(1)水稻与农耕文化的东传

(2)金属器的传入

(3)土木建筑、制陶、雕版印刷术的传入

2、精神文化的吸收

(1)汉字的传入及使用

(2)儒学的东渐

(3)佛教的东传

(4)道教的传入

3、制度文化的仿效

(1)推古朝改革

(2)大化革新及封建制的确立

三、日本吸收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1、由被动到主动、由间接到直接

2、选择性与主体性

3、实用主义

4、收放自如

四、结语:对日本成功经验的思考与对中国的启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民族。从弥生时代开始一直到江户时代,日本一直处于中国大陆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之下,古代日本文化是在逐步吸收中国文化养分的过程中形成的。文章就古代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首先,探讨了古代日本善于吸收中国文化的成因。从岛国环境、思维模式、民族的单一性、成功的体验及侵朝失败的教训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其次,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三个层次,缕述了古代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内容。物质文化方面,中国的水稻与农耕技术、铁制生产工具及青铜器等的传入使日本民族脱离朦昧状态走上人类文明之路;土木建筑、制陶、雕版印刷术等生产技术的传入更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精神文化方面,汉字的输入,结束了日本没有文字的历史;儒学的东渐影响着日本的政治、教育思想及道德观念的改变;佛教的东传影响着日本的政治、文学、艺术和建筑;在制度方面,而隋唐时期对中国制度文化的大量吸收,使日本建立了较完备的律令制,成为法制完善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再次,概括出了日本吸收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受日本地理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古代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从吸收的历程来看,呈现出由被动到主动、由间接到直接的发展演进轨迹;从吸收的内容来看,具有选择性与主体性特点,即:在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吸收中国文化,而并非全盘照搬;实用性原则,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吸收具有“为我所用”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被称之为“功利的拿来主义”;收放自如,即对古代中国文化的吸收采取的是收放自如的灵活政策。
   结语部分,总结了日本成功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日本人学习外来文明表现出较强的积极主动性和灵活性,其主动精神确实值得国人借鉴;中国近代吸收西方文化时的教训应当记取;只有大胆借鉴外来文化,适当加以改造创新,以弥补本民族传统文化之不足,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丰富和发展本国文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