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传统行为管理思想研究
【6h】

中国传统行为管理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论

1.1 选题的提出

1.1.1管理是文化的产儿

1.1.2文化是一种行为方式

1.1.3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行为管理

1.1.4行为管理方式必须适应民族文化传统

1.1.5 管理思想东方回归背景下的中国传统行为管理思想研究

1.2文献综述

1.2.1 现代行为管理思想研究

1.2.2 中国传统行为管理思想研究

1.3本文研究问题的界定及研究思路

1.3.1本文研究任务

1.3.2主要概念的界定

1.3.3研究思路

1.4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意义

1.4.2研究方法

2.儒家行为管理思想

2.1“和为贵”的行为管理的目标

2.1.1 和谐圆通

2.1.2井然有序

2.1.3和而不同

2.2道德人性可塑论

2.2.1 性善论

2.2.2性恶论

2.3行为管理原则

2.3.1“忠怒之道”

2.3.2“修己安人”

2.3.3以民为本

2.3.4执经达权

2.3.5循于“礼”本乎“义”

2.4行为管理策略

2.4.1“君子不器”

2.4.2“举直错诸枉”

2.4.3因材任使

2.4.4“明分使群”

3.法家行为管理思想

3.1君利至上的行为管理目标

3.2“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和历史进化论

3.2.1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3.2.2历史进化论

3.3“抟力守壹”的行为管理原则

3.4法家行为管理策略

3.4.1“法”、“术”、“势”三者结合

3.4.2赏信罚必

3.4.3赏誉同轨,非诛俱行

3.4.4刑无等级

3.4.5强国弱民

3.4.6 以刑去刑

4.道家和兵家的行为管理思想

4.1道家的行为管理思想

4.1.1行为管理目标:自由人生

4.1.2行为管理的的理论依据:道法自然

4.1.3行为管理原则:无为

4.1.4行为管理的策略

4.2兵家的行为管理思想

4.2.1行为管理目标:修道保法

4.2.2行为管理原则:“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4.2.3行为管理策略

5.中国传统行为管理思想的总体特征

5.1文化伦理本位

5.1.1 中国传统行为管理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

5.1.2伦理本位

5.2儒法互补

5.2.1 “霸王道杂之”之"家制度"

5.2.2儒法互补的必然性

5.2.3 儒法互补是历代统治者治国的主要方式

5.3 内在矛盾

5.3.1阳儒与阴法

5.3.2君子小人二元对立

5.3.3 以民为本与御民

5.3.4爱有差等与社会公正

5.3.5 以天下为己任却不重视行为强度

5.3.6经常与权变

6.中国传统行为管理思想的现代检视

6.1伦理在行为管理中的回归

6.1.1社会发展的轮回

6.1.2西方行为管理思想的伦理化趋向

6.1.3对经济理性主义的反思

6.2中国传统行为管理思想的智慧

6.2.1管理与人生合一

6.2.2.人我合一

6.2.3.天人合一

6.2.4“理性地适应世界”

6.2.5整体思维

6.3 中国传统行为管理思想的现代转化

6.3.1人本思想的现代转化

6.3.2小管理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

6.3.3人文理性到人文与科学并重的转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管理是文化的产儿,管理植根于一种价值传统、习惯和信念之中。而文化又是一种行为方式。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行为管理,行为管理方式必须适应民族文化传统。研究中国传统行为管理思想,对于指导现代管理实践,提升人力资源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中国人在长期的管理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它以儒家为主,法、道、兵等各家为辅,在先秦时期基本成型,并在中国古代社会乃至今天的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其思维方式深深地嵌入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之中。中国传统行为管理思想就是儒家、法家、道家、兵家及《周易》中的关于行为管理目标、行为管理的人性论、行为管理原则、行为管理策略等方面的思想。 先秦儒家以“和为贵”为行为管理的目标,“和”包含和谐圆通、井然有序、和而不同等意涵。儒家行为管理思想以道德人性可塑论为理论出发点,主张把道德教化作为行为管理的主要手段,实行宽厚温和的政治统治。儒家的行为管理原则有“忠怒之道”、“修己安人”、以民为本、执经达权、循于“礼”本乎“义”等,行为管理策略有“君子不器”、“举直错诸枉”、“因材任使”、“明分使群”。 法家的施政目标是富国强兵,而富国强兵又是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推行绝对的君主专制统治。法家以君利至上为行为管理目标,它的理论出发点是“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和历史进化论。法家认为,要实现富国强兵,就应把国家的一切人力、物力、资源都集中到农业和军事上去,它的行为管理原则即“抟力守壹”。法家行为管理策略有“法”、“术”、“势”三者结合、赏信罚必、赏誉同轨,非诛俱行、刑无等级、强国弱民、以刑去刑等。 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由以形成的最终根源。道家把人的精神自由作为行为管理目标。它的行为管理的理论依据是道法自然,它以“无为”为行为管理原则,“善用人者为之下”、以退为进是《老子》的行为管理策略。《孙子兵法》的行为管理目标是修道保法,所谓“道”就是“令民与上同意”,即儒家仁政学说中强调的所谓“人和”、“得民之心”。其行为管理原则是“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所谓“文”,是“仁”也,是讲道理、明情理的“软”管理,把管理建立在上下级相互信赖、关系融洽的基础上。所谓“武”,是指“法”也,就是辅之以法纪来统一行动,是讲法度,申纪律的“硬”管理。其行为管理策略有“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杀敌者,怒也”、“陷之死地然后生”、夺人之心等。 儒家、道家、兵家、法家等各家自成一派,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管理思想,但在这种复杂迷乱之中,却始终存在着一个十分稳定,支配着中国管理意识和行为的思想,即文化伦理本位主义思想。伦理本位以群体为中心,以心理情感为纽带,注重情理渗透,在行为管理上表现为温和内敛、崇尚亲情、注重个人道德修养、追求整体协和的特征。 儒法互补是历代统治者治国的主要方式,也是中国传统行为管理思想特征之一。中国传统行为管理思想有着其内在矛盾,即阳儒与阴法、君子小人二元对立、以民为本与御民、爱有差等与社会公正、以天下为己任却不重视行为强度、经常与权变。 中国传统行为管理思想发源于先秦时期,它产生的基础是小农经济和宗法社会,是当时管理实践的总结。然而撇开特定的历史内容,先哲的智慧却可以穿越时空,给今天的管理实践以启迪。这种智慧总体特征是和谐,表现为管理与人生合一、人我合一、天人合一、“理性地适应世界”、整体思维等。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时代,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问题,人类社会呈现出某些回归传统的迹象,管理思想正经历着历史性的东方回归,中国智慧也许正是诊治现代社会管理问题的一剂的良方。 为更好地指导管理实践和克服其内在矛盾,中国传统行为管理思想要进行人本思想的现代转化、小管理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从仅重人文理性到人文与科学并重的转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