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粳稻三系亲本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6h】

粳稻三系亲本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1.1BT型粳稻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

1.1.2粳稻恢复系

1.2试验设计

1.3性状测定

1.3.1农艺性状测定

1.3.2产量性状测定

1.3.3品质性状测定

1.4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粳稻三系亲本的性状表现

2.1.1亲本的农艺性状

2.1.2亲本的产量性状

2.1.3亲本的品质性状

2.2粳稻杂种优势分析

2.2.1 229个组合的杂种优势分析

2.2.2不同性状杂种优势比较

2.3不同类型亲本配组杂种后代主要性状比较

2.3.1不同熟期亲本配组杂种后代的性状比较

2.3.2不同株高亲本配组杂种后代的性状比较

2.3.3不同穗粒数亲本配组杂种后代的性状比较

2.3.4不同穗型亲本配组杂种后代的性状比较

2.4杂交粳稻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4.1杂种与亲本间的相关分析

2.4.2杂种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2.5粳稻三系亲本的配合力分析

2.5.1粳稻三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分析和变异估计

2.5.2不育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2.5.3恢复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2.6优良组合评述

3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对粳稻三系亲本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与保持系相比,恢复系植株较高、茎秆较粗、穗型较大,有利于传粉制种和配制强秆组合。 2.杂交粳稻普遍存在较强的中亲优势,但多数性状的超亲优势不强,在生长势上则表现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 3.不同性状类型亲本配组,杂种后代的多数性状表现为中间类型。比较而言,以多穗不育系与大穗恢复系配组,产量较高,这可能是杂交粳稻的比较好的一种配组方式。 4.亲子代间的性状相关分析表明,杂种的多数性状由不育系和恢复系共同决定,杂种与中亲值的相关性最好,杂种与高亲值的相关性一般好于与低亲值的相关性。 5.杂种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系数较小或一般不存在显著相关,通过选择,可以将高产、优质和较好的农艺性状聚合到同一杂种中。 6.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不育系间、恢复系间及两者的互作均达极显著,说明杂交粳稻的多数性状是受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组合特殊配合力(SCA)共同决定的。 7.就不育系来看,农垦57A、陵风A和六千辛A单株产量的GCA较好,圣稻301A、陵风A和泗稻9618A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的GCA均较好。 8.就恢复系来看,CR134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外观品质的GCA均非常好,并且这些性状的SCA方差不显著,比较容易选配出优质高产的组合,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9.以垩白粒率≤30%为选择指标,根据产量由高到低的原则,筛选出了10个优质高产组合。

著录项

  • 作者

    孔宪旺;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 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
  • 学科 作物遗传育种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汤述翥;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1.035.1;
  • 关键词

    粳稻种植; 杂交育种; 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