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沙漠中的绿洲之音——伊朗传统音乐文化教学
【6h】

沙漠中的绿洲之音——伊朗传统音乐文化教学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选题缘由

二理论依据

三该领域已有研究成果

第一章音乐的观念

第一节音乐的历史——从“ARCHED”竖琴走来

第二节音乐的信仰——为“神”而歌唱

第三节音乐的美学特征——源自内心的和谐与统一

第四节伊朗音乐文化语境——音乐在多样艺术的流动中

第二章音乐的活动

第一节音乐的聚会——场景与目的

一宗教音乐聚会

二城市音乐空间

第二节部族生活中的音乐文化——溶入土地的音符

一伊朗土库曼民族

二伊朗卢利斯坦民族

三伊朗吉兰民族

四伊朗贝路支民族

第三节舞蹈文化——手臂上的律动

一伊斯兰语境下的舞蹈——宗教舞蹈

二地区性民间舞蹈

三即兴的单人舞蹈

第三章音乐的曲目

第一节宗教音乐——“阿赞”的呼声

第二节传统音乐——沙漠中的绿洲之音

一神奇的音乐符号——(△)和(≯)

二独具魅力的音乐风格

第三节游吟诗人(ASIQ)的音乐——东方的“流浪者之歌”

一演出情景

二乐器和其它

三游吟诗人的音乐

四游吟诗人音乐的歌词

五小结

第四章音乐的物质文化

第一节伊朗传统乐器——《一千零一夜》的记忆

第二节:多元的音乐文化交流——文字中的历史印象

一伊朗与西方

二伊朗与中国

三伊朗与阿拉伯

第五章教学设计

第一节教学引语

第二节课例〈一〉节奏中的器乐文化

第三节课例〈二〉歌唱中的民族精神

结语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音乐”一词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音响”。音乐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音乐的历史、音乐的信仰、音乐活动等等。因此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文化。由于世界上各国各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所以,它们的音乐也各具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各国音乐文化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以往人们常习惯用“强弱”、“优美”、“抒情”、“雄壮”、“辉煌”等词语来对音乐其进行描述。但事实上,这只是对作为“音乐”的一个表现因素“音响”效果的描述。假如我们认同“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那么我们则应该从更多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阐释,例如用一些现象学,解释学的方法。美国人类学家杰夫·托德·提顿就曾经从文化的角度为描述音乐提供了一种模式,称为“音乐文化模式”,主要有四个部分:①音乐观念、②音乐活动、③音乐曲目、④音乐物质文化。本文就将以伊朗传统音乐文化为例,用杰夫·托德·提顿的这种“音乐文化模式”对其部分音乐做文化性的阐释。 正如“音乐”一词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音响”一样,“音乐教学”也不能等同于“音响的听赏”。作为一种文化性的音乐教育,我们提出一种多纬度的教学方法,即把教学内容分为三方面完成:①学生所需完成的任务,②教师所需完成的任务,⑧共同所需完成的任务。并倡导用“对话式”的后现代生态教育理念,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在文章的最后一章节,根据上文对伊朗音乐文化的阐释情况,通过多维度的教育方法,设计了两个典型课例,以做示范尝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