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6h】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主要的难点和创新点

第2章 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养老保险对劳动力供给数量影响的基本理论

2.2 养老保险对劳动力供给质量影响的基本理论

2.3 养老保险对劳动力流动影响的基本理论

第3章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3.1 养老保险诱使提前退休

3.2 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使劳动力流动受阻

3.3 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过低抑制了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第4章 构建有利于优化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养老保险制度

4.1构建弹性退休制度优化劳动力供给数量

4.2 提高统筹层次,建立有利于劳动力流动的养老保险制度

4.3 构筑养老保险四支柱体系

4.4 完善其它配套制度促进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初衷是让劳动者在退休后有一定的生活保障,规避了劳动者的老年风险,使劳动者能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劳动当中,起到了稳定劳动供给的作用。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慢慢呈现出了与劳动力供给间的规律性的关系。我国现行城镇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正式确立以来,在15年的实施过程中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积极作用,但是其制度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须待完善,尤其是在当今劳动力就业新形式下,养老保险问题变得日趋严峻,需要通过完善其制度,消除其阻碍,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保险制度深刻影响着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和数量,在我国表现较突出、较严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老年退休决策,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劳动力的流动等几个方面。根据工作决策理论,养老金作为劳动者工作收入的一部分,可以看成是推迟支付的工资,会对劳动者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这两种效应的综合作用影响着老年人退休决策,而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因考虑到青年人就业等问题而使制度的设计更倾向于诱使老年人退休,这种情况造成劳动力参与率的下降、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减少。同时我国的养老保险收支出现失衡,养老负担加重。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新产业的不断涌现,我国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力资本的培育和积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低等问题不利于人力资本的培育和积累。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量劳动力流动的现象,灵活就业人员逐渐增多,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也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本文围绕这几个问题从相关理论分析入手,立足于我国国情探讨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最后为了更好地促进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