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
【6h】

论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主体性教育概述

(一)主体性教育兴起的背景

(二)主体性教育的哲学基础

(三)主体性教育的时代内涵

(四)主体性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主体性教育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挑战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演变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意义

(三)传统师生关系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影响

(三)主体性教育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挑战

三、主体性教育视野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本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

(二)新型师生关系应遵循的原则

(三)新型师生关系建构的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我国的主体性教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哲学理论为基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旨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地社会主体的教育活动。师生关系是一个主要由教学关系、情感关系、道德伦理关系三个层面的关系构成的关系体系,它作为学校教育中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教育活动一种外在条件和背景,更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目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而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严重的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本文首先对主体性教育的背景、哲学基础、时代内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继而在主体性教育的视野中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并对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根本的新型师生关系进行了阐述:主体性教育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以信任、欣赏、理解、对话为应遵循的原则。要建构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可通过四个途径:在观念层面上更新知识观;在评价层面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在操作层面改善班级管理;同时调整师生角色,尤其是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与功能,指出主体性教育中的教师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是学生主体精神的关怀者,是学生自我实现的引领者。希望能够帮助中小学教师改善现实中的师生关系,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