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鹤壁市农业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6h】

鹤壁市农业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1.文献综述

1.1 选题背景

1.1.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特点

1.1.2 我国当前农业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

1.2 国外农业推广的体系与发展

1.2.1 不同国家农业推广的现状及发展

1.2.2 国外农业推广体系给我们的启示

1.3 我国内农业推广的历史演变

1.3.1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业推广

1.3.2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技术推广

1.4 国内农业推广研究现状

2.引言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3 研究目标

4 鹤壁市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分析

4.1 鹤壁市地理特征与社会状况

4.1.1 地理区位特征

4.1.2 社会状况

4.2 农业推广网络体系现状

4.2.1 机构设置情况

4.2.2 农业推广人员基本组成

4.2.3 农业推广人员性别分布

4.2.4 农业推广人员年龄分布

4.2.5 农业推广人员学历分布

4.2.6 农业推广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分布

4.3 与农业推广相关的其它组织

4.3.1 农民协会

4.3.2 乡镇妇联等群团组织

4.3.3 乡镇供销合作社

4.4 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4.4.1 项目带动推广模式

4.4.2“定单农业”推广楱式

4.4.3 启发式推广模式

4.4.4 包村服务式推广模式

4.4.5 传递服务式农业推广模式

5 鹤壁市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5.1 农业推广体系不十分健全,功能弱化

5.2 农业推广人员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

5.3 农业推广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推广效果

5.4 农业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和服务性职能尚未明显体现

5.5 农业推广信息化程度差,推广效果不理想

5.6 农业推广过程中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5.7 乡镇妇联、供销社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发挥得不到位

5.8 地方职业院校在农业推广体系中角色缺失

5.9 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不到位

6 鹤壁市农业推广体系升级对策

6.1 多层次、多元化、信息化农业推广体系构建和完善

6.1.1 正确定位农业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和服务性职能,重新激活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系

6.1.2 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构筑以专业合作社为中心的推广中介体系

6.1.3 发挥妇联、共青团以及供销社等组织作用,健全农业推广的辅助体系

6.2 农业推广人才体系活化的队伍构建

6.3 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农业推广模式架构

6.3.1 适应农民需求,讲究农业推广的科学性

6.3.2 注重培训和访问农民,实施全方位服务

6.4 农业推广中的科学定岗编员

6.5 考核择优与聘任上岗制度健全

6.6 多渠道农业推广投入机制建立

6.7 建立地方职业院校参与的推广体系

6.8 发挥大学生村官职能塑造农业科技推广宣传队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摸清鹤壁市农业推广体系的架构与运行现状,找出鹤壁市农业推广体系中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架构鹤壁市农业推广体系的科学与应有体系,通过运用资料收集、问卷的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统计汇总与分析、查阅相关资料、数学建模等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分析鹤壁市农业推广机构设置、人员基本组成、性别、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称等六个方面信息,对鹤壁市农业推广体系中的显性结构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发现了该市农业推广过程产生的一些接近市场化的运行模式,主要有项目带动、“定单农业”推广、启发式、包村服务式和传递服务式等五种范式。摸清了该市农业推广队伍现状与结构,提出了该市农业推广的升级对策,设置了有效发挥农业推广人才作用的数学模型。 该市农业推广现状主要表现为:在推广机构设置上,在乡镇迄今仍然是两级双重管理的格局,未能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时代体制的影子。农业推广人员队伍组成结构推广能力总体不理想。乡镇从事农业推广的非推广人员比例还大一些。在推广人员的性别组成方面,市推广中心保持着一般水平上的基本合理态势,而乡镇级差异偏大,男多女少。在推广队伍的年龄组成上,市推广中心农业推广人员老中青分布比较合适,年富力强的40~49岁年龄段比例高。而乡镇站人员年龄分布与此恰好相反,极不均匀,出现40~49岁的年龄段比例较低,相当于人员接替的断层出现.在推广人员学历水平上,农业推广人员学历以大、中专为主,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较少,全市根本没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在职称结构上,乡镇农业推广人员竟没有一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无技术职称人员比例过大。 综合分析上述现状,发现了以下主要不足:农业推广体系不十分健全,功能弱化;农业推广人员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推广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推广效果;农业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和服务性职能尚未明显体现;农业推广信息化程度差,推广效果不理想;农业推广过程中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乡镇妇联、供销社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发挥得不到位;地方职业院校在农业推广中角色缺失:推广政策措施在村级落实中形成断层。 基于该市农业推广现状,提出了升级对策:完善多层次、多元化、信息化农业推广体系;构建活化的农业推广人才体系队伍;架构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农业推广模式;科学定岗编员农业推广中的有效人才;健全考核制度,择优选拔与聘任上岗制度;建立多渠道农业推广投入机制;建立地方职业院校在农业推广中的教育培训作用;构建大学生村官在推广体系中的桥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