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国以来儿童电影中儿童观的折射
【6h】

建国以来儿童电影中儿童观的折射

代理获取

摘要

儿童电影是这样一种现象,它主要的演员以及观众是儿童,但是儿童电影从最初的构想到制作,直至最终“杀青”,整个过程主要都是由成人来完成。但成人不是儿童,儿童电影表现出来的成长现场还不是第一现场,表达的儿童内心世界也许还不是最原始真实,我们从儿童电影所看到的关于儿童的世界,是被成人解构过,是成人用自己的眼睛看待儿童的世界,然后用艺术手法加以表现的形式。这是儿童电影最主要的矛盾,因此儿童观也是儿童电影中永恒的主题。以电影为媒介,探讨社会里不同时期的儿童观,这是该论文的立意也是创新之处。 论文采用文献法、作品分析法、社会-历史的分析方法,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和纵态分析。从电影学、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考查儿童电影这个生态系统,以儿童观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阐述,力求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拓展。本文综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征、以及电影界对建国以来电影发展的四个时期的惯用划分把论文主体部分分为“十七年”、“文革时期”、“新时期”、“新时期再探索”四个部分,选取这四个时期内较具代表性的、人们较为耳熟能详的儿童电影,具体分析儿童电影中儿童形象以及电影主题等,得出十七年儿童电影中“国家本位”的儿童观、文革期间“成人本位”的儿童观、新时期间“生活本位”的儿童观,新时期在探索间“个人本位的儿童观”。通过研究建国以来这四个阶段的儿童观,我们发现儿童从最初,被当成国家、社会的接班人,担当起像成人一样的责任,身影淹没在社会和成人所构建出来的世界里,到后来,儿童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遇到自己的问题并做出选择,直到现在的儿童电影里我们看到愈来愈多的导演们表现了儿童是一个不同于成人,是有自己独特个性和思维方式的珍贵存在。电影艺术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创作来源与社会;之所以震撼人,是因为表现了人性至美、至恶;之所以深沉,是因为教会我们去思考我们的生活,思考我们的教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