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51例宫颈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其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
【6h】

251例宫颈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其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符号说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文献综述 宫颈癌中HPV E6、E7基因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命的第二大恶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全世界每年约45~50万新发病例,死亡20万例,其中约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不仅严重威胁妇女健康,还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的重大社会问题,而且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尤其是高危型HPV。然而,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HPV感染率及感染型别不完全相同。另外,在感染HPV的妇女中,大多数感染可自行消退,只有一小部分最终发展为宫颈癌,且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潜伏期。这表明在卸PV感染及引发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还有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发挥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各地区HPV流行状况,探讨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对于有效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改善预后、指导HPV疫苗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HPV分型及HPV流行状况,探讨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材料与方法本课题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5年11月在本市三家医院妇科门诊就医的年龄为25~45岁的宫颈炎患者251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一般情况、月经史、婚育史、性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家族史、既往病史等,并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同时进行宫颈脱落细胞采样,应用TCT技术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并采用核酸分子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HPV检测及分型。所有资料采用SASl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6.2±2.17岁。经TCT筛查,发现宫颈癌8例,CINIII级60例,CINⅡ级55例,CINI级80例,正常48例;HPVDNA阳性168例,总阳性率为66.93%。从年龄分布来看,感染率最高的是25.29岁组(75.00%),且有随年龄增加感染率下降的趋势(X2=7.89;P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