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脂联素和PPARγ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6h】

脂联素和PPARγ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符号说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重庆地区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分析

第二部分脂联素基因+45位核苷酸T/G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第三部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161T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第四部分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脂联素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重庆地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方法:对本院疑诊或者已经诊断的冠心病患者398例,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和临床资料分为三组:冠心病(CAD)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组和对照(CT)组;同时进行高血压病(HP)、2型糖尿病(T2DM)、血脂、吸烟、体重指数(BMI)等情况的调查,分析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临床表型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除体重指数外,CAD组患HP、T2DM、高脂血症、有吸烟及心血管病家族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更容易患冠心病(P<0.05,多数P<0.01)。 与对照组比较,除体重指数、吸烟和性别外,CAS组患HP和有心血管病家族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T2DM和高脂血症比例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CAD组与CAS组相比,各项危险因素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CAD组和CAS组之间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 与对照组比较,CAD组和CAS组的,t>ig管危险因素分布均有明显差异(P均<0.001),后两组中有2个及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明显增高(P<0.001)。 CAD亚组内心肌梗死(MI)组与非心肌梗死(Non-MI)组以及单支血管病变组与多支血管病变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 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危险因素中多数是C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除体重指数外,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重庆地区的冠心病相关,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进展的重要而独立的危险因素。 第二部分脂联素基因+45位核苷酸T/G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45位核苷酸T/G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 方法:365例研究对象均进行选择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和临床资料分为三组:冠心病(CAD)组22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组44例和正常对照(NC)组10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LP)的方法检测脂联素基因+45位核苷酸T/G多态性的基因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糖、血脂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 结果: 1.所有研究对象中,脂联素基因+45位核苷酸TT基因型占46.85%,TG基因型占42.47%,GG基因型占10.68%。T等位基因频率为68.08%,G等位基因频率为31.92%。 2.CAD组TT、TG、GG基因型和T、G等位基因频率与非CAD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上述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HP组与非HP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体重指数≥25与B~<25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4、各基因型之间的体重指数和血脂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脂联素基因+45位核苷酸T/G多态性与冠心病、体重指数和高血压无明显相关,提示脂联素基因可能不是冠心病的易感基因。 第三部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丫(PPART)C161T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tig究 目的:了解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丫(PPAR~)C161T的基因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并探讨该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 方法:365例研究对象均进行选择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和临床资料分为三组:冠心病(CAD)组22l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组44例和正常对照(NC)组1.0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PPARTCl61→T基因多态性。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糖、血脂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 结果: 1、所有研究对象中,PPAR~161CC基因型占59.45%,CT基因型占33.97%,TT基因型占6.58%。C等位基因频率为76.44%,T等位基因频率为23.56%。 2、CAD组与非CAD组及正常对照组PPARTCl61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HP组与NC组PPARTCl61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P组CT、TT及T等位基因的频率更高(P<0.05和P<0.01)。PPARTCl61T各基因型之间的体重指数和血脂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 3、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CT、TT及T等位基因对冠心病的发病相关。 结论:PPARTCl61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和体重指数无相关关系;但是PPARγ基因C161→T变异可能增加高血压病的发病风险。 第四部分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9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2例,健康对照(NC)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血清脂联素,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同时调查研究对象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SAP组(P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