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峡库区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h】

三峡库区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 论

1.1研究背景

1.1.1国民经济的腾飞需要软件产业的发展

1.1.2三峡库区经济建设需要软件产业的发展

1.1.3软件产业的发展呼唤软件人才的培养

1.2选题的意义

1.2.1本选题的研究将为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经验

1.2.2为高校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提供借鉴

1.2.3将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软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3研究的总体思路

1.4主要研究内容

1.5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理论综述

2.1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2.1.1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界定

2.1.2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1.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

2.2高等教育本科应用型人才相关理论

2.2.1高等教育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内涵

2.2.2新时期高等教育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2.2.3西方发达国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3应用型软件人才相关理论

2.3.1应用型软件人才的概念界定

2.3.2国内外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第三章三峡库区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1构建三峡库区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3.1.1以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为指导

3.1.2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为指导

3.1.3突出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3.2构建三峡库区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的基本原则

3.2.1主体性和协调性原则

3.2.2整体最优原则

3.2.3“能力本位”原则

3.2.4与三峡库区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相结合的原则

3.3三峡库区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3T”模式研究

3.3.1“3T”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3.3.2基于“3T”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

3.3.3基于“3T”模式的课程体系构架

3.3.4实践教学改革

第四章三峡库区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4.1实施三峡库区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4.1.1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全新的教育理念

4.1.2更新传统教育质量观,重视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

4.1.3优化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4.1.4运用先进、合理的培养方法

4.1.5走产学研合作办学之路

4.1.6建立“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

4.1.7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4.1.8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与质量评估体系,为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提供保障

4.1.9非教学培养途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4.2重庆三峡学院的实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Software Engineering)

致谢

展开▼

摘要

高校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的培养模式的指导。构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人才教育观,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从战略高度研究高等人才的培养模式,这对培养符合我国实际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构建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本着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原则,结合三峡库区的实际需要,结合笔者所在工作单位重庆三峡学院的实际情况,紧紧抓住什么是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建构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根本问题,通过对软件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分析,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借鉴国内外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经验,对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1.论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的意义,给出了选题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对高等教育本科应用型人才、软件应用型人才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他们应具有的特点,论述了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并对国内外相应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3.结合三峡库区的实际需要,结合笔者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对软件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的“3T”模式。给出了构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4.最后对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思考进行了论述,并结合重庆三峡学院进行了实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